附件 | 第3-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緒論 | 第8-13页 |
一 研究目的及意義 | 第8-10页 |
二 和本課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包括發展水準和存在的問題 | 第10-11页 |
三 預期的研究成果及創新點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董偉業及其《揚州竹枝詞》概況 | 第13-38页 |
第一節 董偉業生平研究 | 第13-19页 |
一 董偉業生平 | 第13-14页 |
二 董偉業交遊考 | 第14-19页 |
第二節《揚州竹枝詞》版本研究 | 第19-32页 |
一 董偉業《揚州竹枝詞》版本情況及勘異 | 第19-23页 |
二 版本對文本傳播的影響初探 | 第23-25页 |
三 傳播過程中地域、內容、宣傳等因素作用的發生 | 第25-32页 |
第三節《揚州竹枝詞》內容簡介 | 第32-38页 |
一 內容分類及統計資料 | 第32-36页 |
二 組詩排序規律初探 | 第36-38页 |
第二章 《揚州竹枝詞》研究 | 第38-68页 |
第一節 揚州的竹枝詞創作發展脈絡 | 第38-57页 |
一 揚州地域範圍 | 第38-41页 |
二 “揚州竹枝詞”的概念劃分 | 第41-42页 |
三 從重點詩人創作看發展脈絡:從遺民詩人孫枝蔚到“揚州八怪” | 第42-47页 |
四 創作規模的擴大:從零散創作到大型組詩——廣陵竹枝詞與邗江三百吟 | 第47-54页 |
五 創作範圍的微觀化:吟詠地域的縮小及生活细节的展示 | 第54-57页 |
第二節 獨樹一幟的《揚州竹枝詞》 | 第57-64页 |
一 事無巨細的全景直錄 | 第57-61页 |
二 冷眼旁觀的觀察視角:“紀土風” | 第61-62页 |
三 激憤熱烈的創作心態:“諷習俗” | 第62-64页 |
第三節 《揚州竹枝詞》餘韻 | 第64-68页 |
第三章 揚州竹枝詞與城市化元素 | 第68-92页 |
第一節 創作範圍的變化與城市商業的發展 | 第68-73页 |
一 創作範圍的擴大與市井商業貿易的繁華 | 第68-69页 |
二 創作領域的開發與行業的細化及新行業的出現 | 第69-71页 |
三 創作主體的位移與“儒”、“文”地位的變化 | 第71-73页 |
第二節 創作熱情的噴發與城市社會階層的兩極分化 | 第73-80页 |
一 鹽商奢靡生活的無情揭露 | 第73-75页 |
二 對底層民眾的同情與讚歎 | 第75-76页 |
三 文人自我認知的焦慮與載道傳統的回歸 | 第76-80页 |
第三節 揚州竹枝詞創作的遊戲心態與城市民俗娛樂化的新景象 | 第80-92页 |
一“女兒”傳統的新變對揚州的城市化特點的鏡像反映 | 第80-86页 |
二 娱乐业的兴起与文化演艺活动的新空间 | 第86-90页 |
三 生動多彩的內容與戲謔調侃的筆法 | 第90-92页 |
結語 | 第92-93页 |
致謝 | 第93-94页 |
參考文獻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