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下的民间生命写作--以《蛙》《红高粱》《檀香刑》为例探析莫言对民间生命的表征及讴赞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页 |
一、民间生命的起源——高密县东北乡 | 第6-8页 |
(一) 生命张展的乡村社会 | 第6-7页 |
(二) 民间生命的深度挖掘 | 第7-8页 |
二、民间生命的叙写——“新”历史 | 第8-11页 |
(一) 新历史小说的民间性 | 第9页 |
(二) 主观化历史 | 第9-10页 |
(三) 个体化历史 | 第10页 |
(四) 民间化历史 | 第10-11页 |
三、民间生命的表征——形式与内容 | 第11-23页 |
(一) 味“乡”意“农”的作品命名 | 第11-13页 |
(二) “泥”腥“土”气的乡村语言 | 第13-16页 |
1. “莫言体” | 第13页 |
2. “蛙体” | 第13-14页 |
3. “猫腔体” | 第14-15页 |
4. “高粱体” | 第15-16页 |
(三) “根”深“草”肥的主观叙述 | 第16-17页 |
1. 混合式叙事视角 | 第16页 |
2. 主观心理叙写 | 第16-17页 |
3. 多元叙事技巧 | 第17页 |
(四) 与生俱来的母性崇拜 | 第17-20页 |
1. 母性崇拜 | 第18页 |
2. 自由爱恋 | 第18-20页 |
(五) 可悲可叹的人种退化 | 第20-21页 |
(六) 民间世界的审丑重视 | 第21-23页 |
四、民间生命的讴赞——底层生命价值的解读与思考 | 第23-33页 |
(一) 对生命存在的密切关注 | 第23-24页 |
(二) 对生命救赎的重新审视 | 第24页 |
(三) 对生命重获的真诚敬慕 | 第24-26页 |
(四) 对人生价值的别样升华 | 第26-30页 |
(五) 对旺盛生命的热烈讴歌 | 第30-33页 |
五、民间生命的启迪——生命写作 | 第33-36页 |
(一) 立足民间社会,关注底层生命存在 | 第33-34页 |
(二) 尊重客观史实,主观建构民间历史 | 第34页 |
(三) 为艺术而艺术,正确对待作品价值 | 第34-35页 |
(四) 聚焦人本关怀,不断挖掘永恒主题 | 第35页 |
(五) 吸收民间元素,积极创新作品形式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