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新苏式”建筑与景观设计源起 | 第15-19页 |
2.1 “新苏式”建筑与景观概念的提出 | 第15页 |
2.2 “新苏式”建筑与景观设计理念 | 第15-18页 |
2.2.1 传统山水艺术对苏州园林建筑与景观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2 传统山水艺术对苏州民居建筑与景观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 “新苏式”建筑与景观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苏州桃花坞大街概况 | 第19-25页 |
3.1 苏州桃花坞大街区位及周边环境 | 第19-21页 |
3.2 苏州桃花坞大街现状 | 第21-23页 |
3.2.1 建筑物现状 | 第21-23页 |
3.2.2 景观现状 | 第23页 |
3.3 文化背景 | 第23-25页 |
第四章 苏州桃花坞大街改造设计解析 | 第25-44页 |
4.1 桃花坞大街“新苏式”改造原则及策略 | 第25-31页 |
4.1.1 保护为主,传承文化 | 第26-30页 |
4.1.2 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 第30-31页 |
4.1.3 借景对景,引申空间 | 第31页 |
4.2 功能分析 | 第31-34页 |
4.2.1 功能规划分区 | 第31-32页 |
4.2.2 商铺业态分布 | 第32-34页 |
4.3 建筑分析 | 第34-41页 |
4.3.1 建筑材料及形制 | 第34页 |
4.3.2 建筑造型设计 | 第34-41页 |
4.3.3 建筑群落规模及空间格局 | 第41页 |
4.4 景观分析 | 第41-44页 |
4.4.1 种植设计 | 第41-42页 |
4.4.2 竖向设计 | 第42页 |
4.4.3 道路系统设计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