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心肌梗死的定义、诊断及分类 | 第11-13页 |
1.1.1 心肌梗死的定义 | 第11-12页 |
1.1.2 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1.1.3 心肌梗死的临床分类 | 第13页 |
1.2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 | 第13-15页 |
1.2.1 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形成 | 第13-15页 |
1.2.2 冠状动脉痉挛 | 第15页 |
1.2.3 粥样硬化斑块内或斑块下出血 | 第15页 |
1.2.4 心排血量骤降 | 第15页 |
1.2.5 心肌需氧量猛增 | 第15页 |
1.3 心肌梗死的发病因素 | 第15-16页 |
1.3.1 性别与年龄 | 第15-16页 |
1.3.2 发病前原有的有关疾病 | 第16页 |
1.3.3 诱发因素 | 第16页 |
1.4 心肌梗死的治疗 | 第16-20页 |
1.4.1 监护和一般治疗 | 第16-17页 |
1.4.2 镇静止痛 | 第17页 |
1.4.3 调整血容量 | 第17页 |
1.4.4 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 | 第17-18页 |
1.4.5 药物治疗 | 第18页 |
1.4.6 抗心律失常 | 第18-19页 |
1.4.7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 第19页 |
1.4.8 出院前评估及出院后生活与工作安排 | 第19页 |
1.4.9 家庭康复治疗 | 第19-20页 |
1.5 BNP(脑钠肽)与NT-proBNP | 第20-22页 |
1.5.1 BNP(脑钠肽)介绍 | 第20页 |
1.5.2 BNP与NT-proBNP的不同 | 第20-21页 |
1.5.3 BNP与NT-proBNP的临床意义 | 第21-22页 |
1.6 NT-proBNP的相关研究 | 第22-29页 |
1.6.1 国外健康人群NT-proBNP参考值 | 第22-23页 |
1.6.2 中国健康人群NT-proBNP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1.6.3 国人血浆NT-proBNP的参考值 | 第25-26页 |
1.6.4 NT-proBNP和Killip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 | 第26页 |
1.6.5 NT-proBNP对于PCI手术治疗的意义 | 第26-27页 |
1.6.6 NT-proBNP对于PCI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 第27-29页 |
1.7 本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前期诊断检查和病人纳入标准 | 第31-43页 |
2.1 心肌梗死的症状 | 第31-35页 |
2.1.1 先兆症状 | 第31页 |
2.1.2 临床症状 | 第31-33页 |
2.1.3 急性心肌梗死的体征 | 第33-35页 |
2.2 心电图诊断 | 第35页 |
2.3 血清生化标志物诊断 | 第35-42页 |
2.3.1 肌钙蛋白的检测 | 第37-40页 |
2.3.2 肌红蛋白的检测 | 第40-42页 |
2.4 影像学检查 | 第42页 |
2.5 病例收集工作中的相关标准 | 第42-43页 |
2.5.1 纳入标准 | 第42页 |
2.5.2 排除标准 | 第42-43页 |
第三章 PCI治疗 | 第43-47页 |
3.1 PCI治疗 | 第43-47页 |
3.1.1 PCI策略选择 | 第43-45页 |
3.1.2 PCI手术 | 第45页 |
3.1.3 与STEMI患者PCI相关的问题 | 第45-47页 |
第四章 NT-proBNP的测定与超声心动图检查 | 第47-55页 |
4.1 NT-proBNP的测定 | 第47-51页 |
4.1.1 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4.1.2 操作步骤 | 第48-49页 |
4.1.3 检测原理 | 第49页 |
4.1.4 注意事项 | 第49-51页 |
4.2 超声心动图检查 | 第51-52页 |
4.2.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4.2.2 测量计算 | 第52页 |
4.3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 | 第52-55页 |
第五章 结果 | 第55-65页 |
5.1 心脏超声图 | 第55-59页 |
5.2 统计学处理 | 第59页 |
5.3 PCI与未PCI组数据处理结果 | 第59-61页 |
5.3.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59-60页 |
5.3.2 PCI治疗对AMI患者NT-proBNP水平的影响 | 第60页 |
5.3.3 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指标变化比较(表5.3) | 第60页 |
5.3.4 急性心血管事件与7d血浆NT-proBNP水平的关系 | 第60-61页 |
5.4 不良心血管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数据处理结果 | 第61-65页 |
5.4.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61页 |
5.4.2 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 | 第61-62页 |
5.4.3 急性心血管事件与血浆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 | 第62-65页 |
第六章 总结及讨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A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