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张蠙研究及其诗歌校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考证篇第11-19页
    第一节 籍贯考第11-12页
    第二节 生平考第12-15页
    第三节 交游考第15-16页
    第四节 张蠙诗歌著录情况第16-19页
第二章 诗论篇第19-37页
    第一节 时代对张蠙思想心态的影响第19-21页
    第二节 张蠙诗歌内容研究第21-30页
        一、 赠答送别第21-25页
        二、 感叹身世和抒怀第25-26页
        三、 写景咏物第26-28页
        四、 边塞行旅第28-30页
    第三节 张蠙诗歌的艺术特色第30-33页
        一、 五律、七律为主第30-31页
        二、 格调悲弱第31-32页
        三、 注重炼字第32-33页
    第四节 贾岛对张蠙诗歌的影响第33-37页
第三章 校注篇第37-86页
    校注说明第37-38页
    登单于台第38页
    寄友人第38-39页
    和崔监丞春游郑仆射东园第39-40页
    过萧关第40-41页
    盆池第41页
    野泉第41-42页
    送成州牧第42页
    蓟北书事第42-43页
    送徐州薛尚书第43页
    贻曹郎中第43-44页
    送缙云尉第44-45页
    送董卿赴台州第45页
    送友人赴泾州幕一作送李中丞再赴虔州第45-46页
    逢漳州崔使君北归第46页
    云朔逢山友第46-47页
    别后寄友生一作崔鲁诗第47页
    边游别友人第47-48页
    边庭送别第48页
    将之京师留别亲友第48页
    赠别山友第48页
    途次绩溪先寄陈明府第48页
    送友人归武陵第48-49页
    乱中寄友人第49页
    哭建州李员外第49-50页
    吊孟浩然第50页
    送友人及第归一作题下有新罗二字第50-51页
    次韵和友人冬月书斋第51页
    过山家第51-52页
    宿山驿第52页
    宿开照寺光泽上人院第52页
    宿山寺第52页
    题紫阁院第52-53页
    白菊第53页
    丛苇第53页
    郑谷补阙山松第53-54页
    新竹第54页
    和友人送赵能卿东归第54-55页
    送友人归南中第55页
    塞下曲第55页
    边将二首第55-56页
    朔方书事第56页
    经荒驿第56-57页
    赠楼白大师第57页
    赠闻一上人第57-58页
    赠可伦上人第58-59页
    寄法乾寺令諲太师第59页
    寄太白禅师第59-60页
    遇道者第60页
    赠道者第60页
    雨第60-61页
    长安春望第61-62页
    过黄牛峡第62页
    逢道者第62页
    边情第62-63页
    赠李司徒第63-64页
    送卢尚书归武陵第64-65页
    投翰林张侍郎第65页
    投翰林萧侍郎第65-66页
    宴驸马宅第66页
    边将第66-67页
    赠水军都护第67页
    赠九江太守第67-68页
    赠信安太守第68页
    赠江都郑明府第68-69页
    赠南昌宰第69-70页
    赠丘衙推第70页
    献所知第70-71页
    投所知第71页
    南康夜宴东溪留别郡守陆郎中第71-72页
    言怀第72-73页
    喜友人日南回第73-74页
    下第述怀第74页
    华阳道者第74页
    夏日题老将林亭第74-75页
    观江南牡丹第75-76页
    钱塘夜宴留别郡守第76-77页
    送薛郎中赴江州第77页
    送南海僧游蜀第77-78页
    和友人许棠题宣平里古藤第78页
    十五夜与友人对月第78页
    青冢第78-79页
    古战场第79页
    赠段逸人第79页
    赠郑司业第79页
    上所知第79-80页
    别郑仁表第80页
    言怀第80页
    叙怀第80页
    抒怀第80-81页
    自讽第81-82页
    伤贾岛第82页
    再游西山赠许尊师第82页
    宫词第82-83页
    经范蠡旧居第83-84页
    题嘉陵驿第84页
    龟山寺晚松第84页
    华山孤松第84页
    吊万人冢第84-85页
    送友尉蜀中第85页
    长安寓怀第85页
    费征君旧居第85页
    刺贾岛第85页
    述怀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蜀道集》研究
下一篇:《太白》杂志与大众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