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压电作动器概述 | 第14-18页 |
1.1.1 压电作动器的特点 | 第14-15页 |
1.1.2 压电作动器的应用 | 第15-16页 |
1.1.3 压电作动器驱动器的要求 | 第16-18页 |
1.2 电抗器的原理,现状与发展 | 第18-23页 |
1.2.1 电抗器的类型及用途 | 第18-19页 |
1.2.2 压电作动器对可控电抗器的需求 | 第19页 |
1.2.3 可控电抗器的发展 | 第19-2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各章节安排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无源可控电抗器原理 | 第24-38页 |
2.1 双绕组的变压器模型分析 | 第24-29页 |
2.1.1 双绕组变压器模型的建立及其实现可控电抗器的原理 | 第24-25页 |
2.1.2 双绕组变压器端口的阻抗特性 | 第25-26页 |
2.1.3 双绕组变压器参数的获取 | 第26-27页 |
2.1.4 双绕组变压器的优化设计 | 第27-29页 |
2.2 三绕组的变压器模型分析 | 第29-37页 |
2.2.1 三绕组变压器模型的模型 | 第30-32页 |
2.2.2 三绕组变压器参数的获取 | 第32-34页 |
2.2.3 三绕组变压器模型的优化设计 | 第34-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无源可控电抗器方案 | 第38-45页 |
3.1 用数字电位器实现可控电抗器 | 第38-41页 |
3.1.1 数字电位器简介 | 第38-41页 |
3.1.1.1 AD5293 概述 | 第38-39页 |
3.1.1.2 AD5293 控制方式 | 第39-41页 |
3.1.2 数字电位器实现可控电抗器方案 | 第41页 |
3.2 用马达电位器实现可控电抗器 | 第41-42页 |
3.2.1 马达电位器简介 | 第41-42页 |
3.2.1.1 马达电位器概述 | 第41-42页 |
3.2.1.2 马达电位器的控制方式 | 第42页 |
3.2.2 马达电位器实现可控电抗器方案 | 第42页 |
3.3 无源可控电抗器容性特性实现的可能性分析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无源可控电抗器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45-55页 |
4.1 控制系统整体结构 | 第45页 |
4.2 主要芯片介绍 | 第45-47页 |
4.3 DSP 模块的硬件设计 | 第47-52页 |
4.3.1 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相位差的采集 | 第47-49页 |
4.3.2 电位器控制硬件设计 | 第49-51页 |
4.3.2.1 数字电位器控制硬件设计 | 第49-50页 |
4.3.2.2 马达电位器控制硬件设计 | 第50-51页 |
4.3.3 系统电源设计 | 第51-52页 |
4.4 软件系统设计 | 第52-54页 |
4.4.1 主程序 | 第53-54页 |
4.4.2 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系统实验 | 第55-69页 |
5.1 低压输入下的可控电抗器实验 | 第55-62页 |
5.1.1 数字电位器实现双绕组的可控电抗器实验 | 第55-58页 |
5.1.2 马达电位器实现双绕组的可控电抗器实验 | 第58-60页 |
5.1.3 马达电位器实现三绕组的可控电抗器实验 | 第60-62页 |
5.2 高压输入下的可控电抗器实验 | 第62-65页 |
5.3 固定匹配与动态匹配对比的理论分析 | 第65-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课题展望 | 第69-7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9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