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6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6-17页
    1.3 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第17-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2 文章结构第18-19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1.4.1 文章的创新之处第19页
        1.4.2 文章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第20-25页
    2.1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第20-21页
        2.1.1 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第20页
        2.1.2 艾因齐格的利率平价理论第20-21页
    2.2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第21-23页
        2.2.1 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第22-23页
        2.2.2 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第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3章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实证检验第25-36页
    3.1 利率平价理论的统计观察第25-27页
        3.1.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第25页
        3.1.2 对非抛补利率平价偏差的统计分析第25-26页
        3.1.3 对抛补利率平价偏差的统计分析第26-27页
    3.2 分期限对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第27-30页
        3.2.1 模型的设定第27-28页
        3.2.2 6M期限的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第28-29页
        3.2.3 1Y期限的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第29-30页
    3.3 汇改后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研究第30-34页
        3.3.1 汇改后数据的统计分析第30-32页
        3.3.2 模型的设定以及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第32页
        3.3.3 汇改后,6M期限的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第32-33页
        3.3.4 汇改后,1Y期限的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利率平价偏差的原因分析第36-45页
    4.1 从NDF角度分析利率平价偏差第36-40页
        4.1.1 NDF与境内远期汇率的统计观察第36-37页
        4.1.2 NDF与境内远期汇率的回归实证检验第37-39页
        4.1.3 NDF与境内远期汇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39页
        4.1.4 由实证结果分析远期定价失灵的原因第39-40页
    4.2 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利率平价偏差第40-41页
        4.2.1 模型的建立第40页
        4.2.2 实证检验第40-41页
    4.3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分析利率平价偏差第41-42页
        4.3.1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第41-42页
        4.3.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对模型偏差的影响第42页
    4.4 从汇率汇率市场化角度分析利率平价偏差第42-45页
        4.4.1 我国汇率市场化的现状第42-43页
        4.4.2 我国汇率市场化的现状对模型偏差的影响第43-45页
第5章 政策建议第45-50页
    5.1 掌握人民币远期定价权第45页
    5.2 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第45-47页
        5.2.1 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必要性第46页
        5.2.2 实现流入与流出并重的资本项目管理第46页
        5.2.3 资本项目实现渐进式开放第46-47页
    5.3 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第47-48页
        5.3.1 建立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第47页
        5.3.2 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第47-48页
    5.4 分阶段有层次地推进汇率市场化第48-50页
        5.4.1 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第48-49页
        5.4.2 逐步放松外汇市场管制第49页
        5.4.3 激发外汇市场的活力第49-50页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1、结论第50页
    2、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砖国家金融发展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下一篇:业务多元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