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物转让制度研究--以《物权法》第191条为中心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抵押物转让相关理论阐述 | 第12-18页 |
一、 抵押权 | 第12-14页 |
(一) 抵押权的定义和分类 | 第12页 |
(二) 抵押权的特征 | 第12-14页 |
二、 抵押物 | 第14-15页 |
(一) 抵押物的定义和分类 | 第14页 |
(二) 抵押物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三、 抵押物转让的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章 中国关于抵押物转让的各阶段立法及评析 | 第18-25页 |
一、 《民通意见》第 115 条规定及评析 | 第18页 |
二、 《担保法》第 49 条规定及评析 | 第18-20页 |
三、 《担保法解释》第 67 条规定及评析 | 第20-21页 |
四、 《物权法》第 191 条规定及评析 | 第21-25页 |
第三章 国外现行抵押物转让的立法模式分析 | 第25-32页 |
一、 德国模式 | 第25-27页 |
二、 法国模式 | 第27-29页 |
三、 日本模式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完善中国抵押物转让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2-41页 |
一、 确立抵押权追及效力(抵押权人利益保护) | 第32-33页 |
二、 允许抵押人自由转让抵押物(抵押人利益保护) | 第33-34页 |
三、 合理兼顾买受人利益(第三人利益保护) | 第34-38页 |
(一) 完善替代清偿制度 | 第35页 |
(二) 确认代价清偿制度 | 第35-36页 |
(三) 买受人的善意取得切断抵押权追及力 | 第36-37页 |
(四) 强化抵押人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 第37-38页 |
四、 其他相关配套措施构建 | 第38-41页 |
(一) 完善抵押登记制度 | 第38-39页 |
(二) 适当调整动产担保制度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