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民主选举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导论 | 第12-19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我国乡村民主选举的基本问题 | 第19-27页 |
一、我国乡村民主选举的基本含义 | 第19-22页 |
(一) 乡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 乡村基层民主选举的特征 | 第20-22页 |
二、我国乡村民主选举的历史发展 | 第22-24页 |
(一) 探索、初创阶段 | 第22-23页 |
(二) 示范、引导阶段 | 第23页 |
(三) 法制化、规范化阶段 | 第23-24页 |
(四) 全面完善阶段 | 第24页 |
三、我国乡村民主选举制度的意义 | 第24-27页 |
(一)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有效体现 | 第24-25页 |
(二) 促进基层政府权力的合理运行 | 第25页 |
(三) 加快基层民主与法治建设进程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我国乡村民主选举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27-39页 |
一、我国乡村民主选举取得的成就 | 第27-28页 |
(一) 乡村民主选举的立法逐渐完善 | 第27-28页 |
(二) 乡村民主选举程序逐渐规范 | 第28页 |
(三) 乡村民主选举范围不断扩大 | 第28页 |
(四) 乡村民主选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 第28页 |
(五) 村民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 第28页 |
二、我国乡村民主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5页 |
(一) 存在贿选等违法现象 | 第29-30页 |
(二) 宗族意识浓厚 | 第30-32页 |
(三) 流动人口选举受限制 | 第32-33页 |
(四) 候选人、选民资格缺乏标准 | 第33-34页 |
(五) 村民选举委员会被操纵 | 第34-35页 |
三、我国农村民主选举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39页 |
(一) 经济利益驱动村民贿选 | 第35-36页 |
(二)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6页 |
(三) 村民委员会权力缺乏监督 | 第36-37页 |
(四)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 第37-38页 |
(五) 村民民主法治意识淡薄、素质参差不齐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乡村民主选举的对策 | 第39-46页 |
一、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 第39页 |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9-41页 |
(一) 清晰界定“贿选”的法律概念,严格认定标准 | 第39-40页 |
(二) 把贿选纳入《刑法》和相关法律惩治的范畴 | 第40页 |
(三)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 | 第40-41页 |
三、加强对选举过程中权力的监督 | 第41页 |
四、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选举程序设计 | 第41-43页 |
(一) 对选举委员会产生方式进行规范 | 第41-42页 |
(二) 科学界定选民、候选人资格 | 第42页 |
(三) 合理处理流动人口的选举权 | 第42-43页 |
(四) 要保障程序公开透明 | 第43页 |
五、提高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 第43-44页 |
(一) 加大乡村民主政治宣传力度 | 第43页 |
(二)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 第43-44页 |
(三) 改善乡村文化教育环境 | 第44页 |
六、探索发展乡村协商民主政治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附录: 关于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调查问卷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