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1.2 大地电磁在深部结构探测中的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1.2.1 盆地及火山构造的探测 | 第14-15页 |
1.2.2 断裂及碰撞造山带的探测 | 第15-16页 |
1.3 内蒙古东南部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6 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9页 |
2.1 内蒙古东南部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地质特征 | 第19-23页 |
2.1.1 区域地层 | 第19-22页 |
2.1.2 火山机构 | 第22-23页 |
2.2 区域岩浆岩 | 第23-24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24-25页 |
2.4 区域矿产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29-39页 |
3.1 岩石物性特征 | 第29-31页 |
3.2 重力数据处理 | 第31-35页 |
3.2.1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 | 第31-34页 |
3.2.2 边界识别 | 第34-35页 |
3.3 磁法数据处理 | 第35-37页 |
3.3.1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 第35-36页 |
3.3.2 边界识别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内蒙古东南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大地电磁测深数据采集处理及反演 | 第39-65页 |
4.1 大地电磁测深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4.2 数据采集 | 第40-47页 |
4.2.1 测线设计与部署 | 第40-41页 |
4.2.2 仪器标定和一致性试验 | 第41-44页 |
4.2.3 测站布置与采集方式 | 第44-47页 |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7-59页 |
4.3.1 数据处理流程 | 第47-51页 |
4.3.2 实测数据处理 | 第51-59页 |
4.4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反演 | 第59-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内蒙古东南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深部电性结构及地质意义 | 第65-73页 |
5.1 MT剖面电性结构特征 | 第65-70页 |
5.1.1 桦杆子沟-温多尔查干剖面电性结构特征(L1剖面) | 第65-67页 |
5.1.2 万福-哈勒音恩格勒剖面电性结构特征(L2剖面) | 第67-68页 |
5.1.3 老丁家营子-达莫罕绍荣剖面电性结构特征(L3剖面) | 第68-69页 |
5.1.4 三维地电结构特征 | 第69-70页 |
5.2 内蒙古东南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深部电性差异及地质分析 | 第70-72页 |
5.2.1 火山盆地电性及地质分析 | 第70-72页 |
5.2.2 台基敖包火山机构电性及地质分析 | 第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研究区复式岩体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控矿作用 | 第73-77页 |
6.1 复式岩体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 第73-75页 |
6.2 复式岩体的控矿作用 | 第75-7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77-79页 |
7.1 结论 | 第77-78页 |
7.2 建议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