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侵入岩、深成岩论文

藏南错那地区淡色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1页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11-15页
    1.2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2.1 野外工作第16页
        1.2.2 岩石学研究第16页
        1.2.3 年代学研究第16-17页
        1.2.4 地球化学研究第17页
    1.3 完成工作量第17-21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1-29页
    2.1 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背景第21-23页
    2.2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区域地质背景第23-25页
    2.3 错那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第25-29页
第3章 实验分析测试方法第29-35页
    3.1 SIMS锆石U-Pb年代学第29页
    3.2 ~(40)Ar/~(39)Ar年代学第29-31页
        3.2.1 样品准备与前处理第29-30页
        3.2.2 云母~(40)Ar/~(39)Ar激光阶段加热定年第30页
        3.2.3 真空击碎石英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第30-31页
    3.3 全岩主量元素分析第31-32页
    3.4 全岩微量元素分析第32-33页
    3.5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第33-35页
第4章 错那洞变质穹窿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第35-49页
    4.1 岩相学研究第35-36页
    4.2 年代学研究第36-38页
        4.2.1 SIMS锆石U-Pb定年第36-37页
        4.2.2 白云母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第37-38页
    4.3 地球化学特征第38-40页
        4.3.1 全岩主量元素第38页
        4.3.2 全岩微量元素第38-40页
        4.3.3 全岩Sr-Nd同位素第40页
    4.4 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同位素年龄的意义第40-43页
        4.4.1 锆石U-Pb年龄第40-42页
        4.4.2 白云母~(40)Ar/~(39)Ar年龄第42-43页
    附表第43-49页
第5章 库局岩体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第49-71页
    5.1 岩相学研究第49-50页
    5.2 锆石SIMS U-Pb年代学研究第50-51页
    5.3 ~(40)Ar/~(39)Ar年代学研究第51-55页
        5.3.1 激光阶段加热实验第51-52页
        5.3.2 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第52-55页
    5.4 地球化学特征第55-56页
        5.4.1 全岩主量元素第55页
        5.4.2 全岩微量元素第55-56页
        5.4.3 全岩Sr-Nd同位素第56页
    5.5 库局淡色花岗岩同位素年龄的意义第56-63页
        5.5.1 锆石U-Pb年龄第56-58页
        5.5.2 云母~(40)Ar/~(39)Ar年龄第58页
        5.5.3 U-Pb年龄与~(40)Ar/~(39)Ar年龄不一致的解释第58-59页
        5.5.4 流体包裹体~(40)Ar/~(39)Ar年龄第59-60页
        5.5.5 冷却速率与抬升速率第60-63页
    附表第63-71页
第6章 错那地区淡色花岗岩源区性质讨论第71-77页
    6.1 错那洞和库局淡色花岗岩的源区第72-74页
    6.2 淡色花岗岩Sr同位素组成不均一的解释第74-77页
第7章 错那地区淡色花岗岩熔融机制讨论第77-83页
    7.1 熔融机制第77-79页
    7.2 熔融温度第79-80页
    7.3 熔融压力第80-83页
第8章 错那地区的构造演化第83-87页
    8.1 藏南拆离系的活动第83-84页
    8.2 南北向裂谷的活动第84-87页
第9章 认识与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第87-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扩孔钻进工况下反井钻机钻具的纵向振动研究
下一篇:浙江江山震旦系灯影组叠层石及其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