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壮游”之条件与可行性 | 第15-23页 |
1、杜甫的家庭经济条件 | 第15-17页 |
2、当时的社会环境 | 第17-20页 |
3、杜甫少时的思想观念 | 第20-23页 |
二、“壮游”之诗歌 | 第23-41页 |
1、取材广阔 | 第24-26页 |
2、思想多元化 | 第26-31页 |
3、诗歌情感富于变化 | 第31-36页 |
4、追根溯源 | 第36-41页 |
三、壮游之友人与影响 | 第41-57页 |
1、"崔魏徒" | 第41-42页 |
2、郇瑕的韦大夫和寇侍御 | 第42-44页 |
3、吴越的许八和旻上人 | 第44-45页 |
4、高适 | 第45-48页 |
5、郑虔与苏源明 | 第48-49页 |
6、李白 | 第49-51页 |
7、孔巢父 | 第51页 |
8、李邕 | 第51-54页 |
9、小结 | 第54-57页 |
四、与中后期诗歌思想的比较研究 | 第57-63页 |
1、爱国爱民思想 | 第57-59页 |
2、自我认知——通过“马”之意象 | 第59-60页 |
3、交游的自由与被迫 | 第60-61页 |
4、鼓励亲朋好友建功立业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