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5页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6-17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1.1 实验动物、材料和仪器 | 第19-20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1.3 统计学分析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2 结果 | 第27-41页 |
2.1 肉眼观察指标 | 第27-28页 |
2.2 细菌培养结果 | 第28-30页 |
2.3 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30-35页 |
2.4 感染情况 | 第35-38页 |
2.5 病理学观察 | 第38-41页 |
3 讨论 | 第41-45页 |
3.1 安置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后针道炎症分类 | 第41页 |
3.2 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3.3 理化指标的意义 | 第43页 |
3.4 感染情况分析 | 第43-44页 |
3.5 消毒剂对针道周围组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 结论 | 第45-46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5页 |
4.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5页 |
4.4 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综述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术后预防针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 第49-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