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0-12页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26页 |
1.2.1 设计、制备 2D COF的反应类型 | 第14-21页 |
1.2.2 以卟啉衍生物为前驱体制备的 2D COF | 第21-23页 |
1.2.3 影响 2D COF结构的因素 | 第23-26页 |
1.3 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1 主要试剂、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7-29页 |
2.1.1 主要试剂、材料 | 第2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1.3 高定向热解石墨 | 第28页 |
2.1.4 扫描隧道显微镜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2.1 溶液的配制 | 第29页 |
2.2.2 样品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利用STM对样品进行表征 | 第29-30页 |
第3章 TTP-NH2的表面反应及二维聚合物结构的STM表征 | 第30-44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3.2.1 室温下TTP-NH2与BOTPA的反应情况 | 第31-32页 |
3.2.2 加热条件下TTP-NH2与BOTPA的反应情况 | 第32-35页 |
3.2.3 STM对二维聚合物能带结构的直接观察 | 第35-36页 |
3.2.4 单体比例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5 拓扑形貌的多样性 | 第38-40页 |
3.2.6 席夫碱二维聚合物的自修复过程 | 第40-41页 |
3.2.7 烷氧基侧链对二维聚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TTP-CHO的表面反应及其聚合物结构的STM表征 | 第44-55页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4.2.1 对TTP-CHO与PPD反应的研究 | 第45-47页 |
4.2.2 不同孔径的二维聚合物的制备 | 第47-51页 |
4.2.3 扩展共轭结构,制备大共轭体系的二维有机聚合物 | 第51-53页 |
4.2.4 C4+C4二维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的STM表征 | 第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