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物资经济论文

南昌市物流业空间集聚特征与演变仿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5-16页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1.5.1 创新点第16-17页
        1.5.2 不足之处第17页
    1.6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物流业空间集聚的主要相关理论第18-22页
    2.1 物流业的界定与分类第18-19页
        2.1.1 物流产业的界定第18页
        2.1.2 物流业的分类第18-19页
    2.2 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相关理论第19-21页
        2.2.1 产业集聚理论第19页
        2.2.2 工业区位理论第19-20页
        2.2.3 外部经济理论第20页
        2.2.4 新经济地理理论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南昌市物流业集聚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第22-38页
    3.1 南昌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第22-25页
        3.1.1 南昌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第22-23页
        3.1.2 南昌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第23-24页
        3.1.3 南昌市物流产业面临的形势第24-25页
    3.2 南昌市物流企业集聚度评价指标选取第25-29页
        3.2.1 静态集聚指标第25-28页
        3.2.2 动态集聚指标第28-29页
    3.3 数据来源第29页
    3.4 南昌市物流企业集聚分析第29-33页
        3.4.1 南昌市物流企业集聚静态分析第29-32页
        3.4.2 南昌市物流企业集聚动态分析第32-33页
    3.5 南昌市物流业集聚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33-37页
        3.5.1 企业自身因素第33-34页
        3.5.2 企业外部因素第34-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南昌市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模拟仿真第38-50页
    4.1 地理信息系统GIS简介第38页
    4.2 GIS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8-42页
        4.2.1 GIS系统结构第38-39页
        4.2.2 GIS系统功能第39-40页
        4.2.3 ArcGIS主要功能模块第40-42页
    4.3 模型建立与分析第42-49页
        4.3.1 南昌市空间地理数据库的建立第42-43页
        4.3.2 南昌市物流企业空间静态模拟仿真分析第43-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南昌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第50-56页
    5.1 南昌市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50-51页
        5.1.1 南昌市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第50页
        5.1.2 南昌市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第50-51页
        5.1.3 南昌市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第51页
        5.1.4 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人才匮乏第51页
        5.1.5 南昌市物流企业创新性较弱第51页
    5.2 发展南昌市物流企业的对策建议第51-55页
        5.2.1 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第52页
        5.2.2 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第52页
        5.2.3 加强业内合作交流与联盟第52-53页
        5.2.4 在物流企业集中的区域建立物流园区第53-54页
        5.2.5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第54页
        5.2.6 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第54-55页
        5.2.7 建立特色物流园区第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6.1 主要结论第56-57页
    6.2 研究展望第57-58页
        6.2.1 研究不足第57页
        6.2.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0-61页
致谢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选择研究
下一篇:中国县域城镇化建设道路初探--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