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5.1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物流业空间集聚的主要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2.1 物流业的界定与分类 | 第18-19页 |
2.1.1 物流产业的界定 | 第18页 |
2.1.2 物流业的分类 | 第18-19页 |
2.2 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1 产业集聚理论 | 第19页 |
2.2.2 工业区位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外部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2.4 新经济地理理论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南昌市物流业集聚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 第22-38页 |
3.1 南昌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 第22-25页 |
3.1.1 南昌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 第22-23页 |
3.1.2 南昌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23-24页 |
3.1.3 南昌市物流产业面临的形势 | 第24-25页 |
3.2 南昌市物流企业集聚度评价指标选取 | 第25-29页 |
3.2.1 静态集聚指标 | 第25-28页 |
3.2.2 动态集聚指标 | 第28-29页 |
3.3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3.4 南昌市物流企业集聚分析 | 第29-33页 |
3.4.1 南昌市物流企业集聚静态分析 | 第29-32页 |
3.4.2 南昌市物流企业集聚动态分析 | 第32-33页 |
3.5 南昌市物流业集聚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7页 |
3.5.1 企业自身因素 | 第33-34页 |
3.5.2 企业外部因素 | 第34-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南昌市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模拟仿真 | 第38-50页 |
4.1 地理信息系统GIS简介 | 第38页 |
4.2 GIS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第38-42页 |
4.2.1 GIS系统结构 | 第38-39页 |
4.2.2 GIS系统功能 | 第39-40页 |
4.2.3 ArcGIS主要功能模块 | 第40-42页 |
4.3 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42-49页 |
4.3.1 南昌市空间地理数据库的建立 | 第42-43页 |
4.3.2 南昌市物流企业空间静态模拟仿真分析 | 第43-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南昌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第50-56页 |
5.1 南昌市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5.1.1 南昌市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 第50页 |
5.1.2 南昌市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 第50-51页 |
5.1.3 南昌市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 第51页 |
5.1.4 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人才匮乏 | 第51页 |
5.1.5 南昌市物流企业创新性较弱 | 第51页 |
5.2 发展南昌市物流企业的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5.2.1 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 第52页 |
5.2.2 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 第52页 |
5.2.3 加强业内合作交流与联盟 | 第52-53页 |
5.2.4 在物流企业集中的区域建立物流园区 | 第53-54页 |
5.2.5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 | 第54页 |
5.2.6 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 第54-55页 |
5.2.7 建立特色物流园区 | 第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57页 |
6.2.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