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前言 | 第10-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2.1 解剖基础 | 第11-14页 |
| 2.2.1 腰部肌肉 | 第12-13页 |
| 2.2.2 腰部韧带 | 第13-14页 |
| 2.2 病因 | 第14-16页 |
| 2.2.1 中医病因 | 第14页 |
| 2.2.2 西医病因 | 第14-16页 |
| 2.3 诊断标准 | 第16页 |
| 2.4 测量与评价 | 第16-18页 |
| 2.4.1 Oswestry功能量表 | 第16页 |
| 2.4.2 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 第16-17页 |
| 2.4.3 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 | 第17页 |
| 2.4.4 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 第17页 |
| 2.4.5 BIODEX多关节等速测试与康复系统测量 | 第17页 |
| 2.4.6 肌电图检查 | 第17-18页 |
| 2.5 治疗 | 第18-21页 |
| 2.5.1 手术治疗 | 第18-19页 |
| 2.5.2 非手术治疗 | 第19-21页 |
| 3.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 4. 研究内容 | 第22-27页 |
| 4.1 第一阶段 | 第22-24页 |
| 4.1.1 三点支撑 | 第22-23页 |
| 4.1.2 直腿抬高 | 第23页 |
| 4.1.3 反弓两头起 | 第23-24页 |
| 4.2 第二阶段 | 第24-25页 |
| 4.2.1 侧卧负重直腿抬高 | 第24页 |
| 4.2.2 反弓一头起 | 第24页 |
| 4.2.3 手摸脚 | 第24-25页 |
| 4.3 第三阶段 | 第25-26页 |
| 4.3.1 借球三点支撑 | 第25页 |
| 4.3.2 借球后仰 | 第25页 |
| 4.3.3 借球平衡 | 第25-26页 |
| 4.4 评价统计方法 | 第26-27页 |
| 5. 实验结果 | 第27-31页 |
| 5.1 康复组第三次锻炼后与对照组JOA评分 | 第27页 |
| 5.2 康复组三次锻炼后和锻炼前JOA评分 | 第27-31页 |
| 6. 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 6.1 康复组第三次锻炼后与对照组JOA评分相比较分析 | 第31-33页 |
| 6.1.1 锻炼第一次后的JOA评分结果分析 | 第31页 |
| 6.1.2 锻炼第二次后的JOA评分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 6.1.3 锻炼第三次后的JOA评分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6.2 三个阶段JOA评分相比后,第三阶段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34-35页 |
| 7.1 结论 | 第34页 |
| 7.2 建议 | 第34-35页 |
| 7.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以采用功能锻炼进行治疗 | 第34页 |
| 7.2.2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坚持锻炼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附录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