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路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民间借贷的一般理论 | 第12-20页 |
(一)民间借贷的内涵与外延 | 第12-14页 |
1.民间借贷的内涵 | 第12-13页 |
2.民间借贷的外延 | 第13-14页 |
(二)民间借贷的概念和特征 | 第14-15页 |
1.民间借贷的概念 | 第14-15页 |
2.民间借贷的法律特征 | 第15页 |
(三)民间借贷的生成逻辑 | 第15-17页 |
1.金融抑制理论 | 第16页 |
2.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理论 | 第16页 |
3.交易成本理论 | 第16-17页 |
(四)民间借贷的作用分析 | 第17-20页 |
1.积极作用分析 | 第17-18页 |
2.消极作用分析 | 第18-20页 |
二、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0-26页 |
(一)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 | 第20-21页 |
(二)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1-26页 |
1.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体系 | 第21-22页 |
2.我国民间借贷主体的法律规定不明 | 第22页 |
3.我国民间借贷担保方式选择不统一 | 第22-23页 |
4.我国现行民间借贷的利率规定过于僵化 | 第23-24页 |
5.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缺位 | 第24-26页 |
三、我国民间借贷法律体系的重构 | 第26-30页 |
(一)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域外经验 | 第26页 |
(二)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具体设置 | 第26-30页 |
1.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 第27页 |
2.民间借贷的具体法律制度 | 第27-30页 |
四、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制度的重构 | 第30-36页 |
(一)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理念的重构 | 第30-31页 |
1.维护社会稳定 | 第30页 |
2.保障经济安全 | 第30-31页 |
3.赋予融资自由 | 第31页 |
4.提升金融效率 | 第31页 |
(二)明确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 | 第31-32页 |
(三)我国民间借贷监管的具体制度重构 | 第32-36页 |
1.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 | 第32-34页 |
2.建立市场交易登记制度 | 第34页 |
3.建立市场信用评级制度 | 第34-35页 |
4.建立市场风险监测预警和危机处理制度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