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概述 | 第11-15页 |
1.1.1 色谱法发展历史 | 第11页 |
1.1.2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 | 第11-13页 |
1.1.3 高效液相色谱的仪器系统 | 第13-15页 |
1.2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 第15-17页 |
1.2.1 常用离子源 | 第15-16页 |
1.2.2 三重四级杆质谱仪 | 第16-17页 |
1.2.3 HPLC-MS/MS 分析前样品的前处理 | 第17页 |
1.3 HPLC-MS/MS 在食品及化妆品分析中的现状 | 第17-19页 |
1.3.1 HPLC-MS/MS 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2 HPLC-MS/MS 在化妆品分析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糕点中四种尼泊金酯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 | 第21-39页 |
2.1 尼泊金酯概述 | 第21-24页 |
2.1.1 防腐剂的分类 | 第21页 |
2.1.2 尼泊金酯简介 | 第21-22页 |
2.1.3 尼泊金酯的毒性及应用 | 第22页 |
2.1.4 尼泊金酯的限量标准 | 第22-23页 |
2.1.5 尼泊金酯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2 材料 | 第24-25页 |
2.2.1 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2.2.2 试剂与材料 | 第24-25页 |
2.2.3 尼泊金酯标准品 | 第25页 |
2.2.4 样品及其制备 | 第25页 |
2.2.5 标加空白样品制备 | 第25页 |
2.2.6 标准溶液 | 第25页 |
2.3 HPLC-MS/MS 分析条件 | 第25-27页 |
2.3.1 液相色谱条件 | 第25-26页 |
2.3.2 质谱条件 | 第26-27页 |
2.4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27页 |
2.4.1 提取步骤 | 第27页 |
2.4.2 固相萃取净化 | 第27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2.5.1 样品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27-28页 |
2.5.2 固相萃取小柱的选择 | 第28-31页 |
2.5.3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1-33页 |
2.5.4 HPLC-MS/MS 条件结果 | 第33页 |
2.5.5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3-34页 |
2.5.6 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 | 第34页 |
2.5.7 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 | 第34-35页 |
2.5.8 样品分析 | 第35-38页 |
2.6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化妆品及其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多种磷酸酯.29 | 第39-57页 |
3.1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概述 | 第39-44页 |
3.1.1 阻燃剂的分类,比较及发展趋势 | 第39-40页 |
3.1.2 磷酸酯的生产和应用 | 第40页 |
3.1.3 本文研究的磷酸酯化合物 | 第40-41页 |
3.1.4 磷酸酯化合物的毒性 | 第41页 |
3.1.5 国外对磷酸酯化合物的管理规定 | 第41-42页 |
3.1.6 不同样品中磷酸酯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 | 第42-44页 |
3.2 材料 | 第44-45页 |
3.2.1 仪器和设备 | 第44-45页 |
3.2.2 试剂与材料 | 第45页 |
3.2.3 磷酸酯标准品 | 第45页 |
3.2.4 样品及制备 | 第45页 |
3.2.5 标准溶液 | 第45页 |
3.3 HPLC-MS/MS 分析条件 | 第45-47页 |
3.3.1 液相色谱条件 | 第45-46页 |
3.3.2 质谱条件 | 第46-47页 |
3.4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47页 |
3.4.1 提取步骤 | 第47页 |
3.4.2 固相萃取净化 | 第47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3.5.1 样品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47-49页 |
3.5.2 净化条件的选择 | 第49-51页 |
3.5.3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51-52页 |
3.5.4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52页 |
3.5.5 HPLC-MS/MS 条件结果 | 第52-53页 |
3.5.6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53-54页 |
3.5.7 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 | 第54-55页 |
3.5.8 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 | 第55-56页 |
3.5.9 样品分析 | 第56页 |
3.6 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