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一、 理论方面 | 第9页 |
二、 实践方面 | 第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9-12页 |
一、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现状 | 第9-11页 |
二、 PBL 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一、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五节 信息素养概念解析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 第14-25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14页 |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14-21页 |
一、 信息意识 | 第14-16页 |
二、 信息知识 | 第16-17页 |
三、 信息能力 | 第17-19页 |
四、 信息道德 | 第19-20页 |
五、 学校信息素养培育现状的评价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模式分析 | 第21-25页 |
一、 信息素养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 | 第21-22页 |
二、 利用网络开展信息素养辅助教育 | 第22页 |
三、 隐形信息素养课程的建设 | 第22-23页 |
四、 竞赛模式/游戏模式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运用 | 第23页 |
五、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验教学模式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网络平台的分析 | 第25-31页 |
第一节 PBL 理论概述 | 第25-28页 |
一、 PBL 概念解析 | 第25-26页 |
二、 PBL 的要素及 PBL 中教师作用分析 | 第26页 |
三、 PBL 教学模式的优势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基于 PBL 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平台优势分析 | 第28-29页 |
一、 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 PBL 教学优势分析 | 第28页 |
二、 基于 PBL 的网络培育平台在信息素养培育中能够解决的矛盾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开发指导思想及原则 | 第29页 |
第四节 需求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网络平台的设计 | 第31-40页 |
第一节 开发工具与关键技术 | 第31-32页 |
一、 系统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 第31页 |
二、 关键技术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总体设计 | 第32-34页 |
一、 网络平台整体体系结构 | 第32-33页 |
二、 平台用户类型及权限设置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功能模块分析 | 第34-35页 |
一、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网络平台的主要模块 | 第34页 |
二、 各模块主要功能简介 | 第34-35页 |
第四节 网络平台的数据库设计 | 第35-40页 |
一、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模型设计 | 第35-37页 |
二、 数据库系统主要数据表设计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网络平台的实现 | 第40-52页 |
第一节 平台首页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管理员模块介绍 | 第41-42页 |
第三节 通用模块介绍 | 第42-44页 |
第四节 学习交流模块 | 第44-47页 |
第五节 问题库案例讲解 | 第47-52页 |
一、 情景引入 | 第47-48页 |
二、 提出问题 | 第48-49页 |
三、 学习辅助指导 | 第49页 |
四、 学习者自主探究 | 第49页 |
五、 讨论交流 | 第49-51页 |
六、 总结与反思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52页 |
第二节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