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刑事证明标准概述 | 第7-11页 |
一、刑事证明标准的概念 | 第7-9页 |
(一) 诉讼证明的概念 | 第7页 |
(二) 证明标准的概念 | 第7-9页 |
(三) 刑事证明标准的概念 | 第9页 |
二、刑事证明标准的功能 | 第9-11页 |
第二章 刑事证明标准的基本模式 | 第11-20页 |
一、英美法系的刑事证明标准 | 第11-13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证明标准 | 第13-15页 |
三、两大法系刑事证明标准之比较分析 | 第15-20页 |
(一) 两大法系刑事证明标准之异同 | 第15-16页 |
(二) 两大法系刑事证明标准面临的困局 | 第16-20页 |
第三章 刑事证明标准的层次性 | 第20-27页 |
一、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的涵义和价值 | 第20-21页 |
二、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的划分依据 | 第21-27页 |
(一) 对不同的证明责任承担主体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 | 第22-24页 |
(二) 对同一案件的不同待证事实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 | 第24-26页 |
(三) 特殊事实可以免除证明义务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规则的重构建议 | 第27-32页 |
一、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状 | 第27-28页 |
(一) 法律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 第27-28页 |
(二) 司法实践:"两个基本" | 第28页 |
二、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缺陷 | 第28-29页 |
三、对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建构的建议 | 第29-32页 |
(一) 从证明责任主体和待证事实两个角度对刑事证明标准进行建构 | 第29-30页 |
(二) 应使不同层次证明标准的内涵具体化,增强其可操作性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