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与比色法在环境水与药用胶囊质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水中有机污染物检测第10-14页
        1.1.1 水体有机污染物现状第10页
        1.1.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第10-12页
        1.1.3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前处理技术第12-14页
        1.1.4 水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第14页
    1.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和浊点萃取法在水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第14-16页
        1.2.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第14-15页
            1.2.1.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的发现与发展第14-15页
            1.2.1.2 SERS 在水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第15页
        1.2.2 浊点萃取法在水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第15-16页
    1.3 药品质量安全的检测第16-19页
        1.3.1 药品质量检测与分析第17-18页
        1.3.2 药品检测前处理技术第18页
        1.3.3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第18-19页
    1.4 比色法和干灰化法的原理及应用第19-21页
        1.4.1 比色法的原理及应用第19-20页
        1.4.2 干灰化法的原理及应用第20-21页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2章 浊点萃取结合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测定环境水中的孔雀石绿第22-35页
    2.1 前言第22-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5页
        2.2.1 试剂和材料第23-24页
        2.2.2 仪器装置第24页
        2.2.3 胶体金的制备第24页
        2.2.4 孔雀石绿标准溶液的制备第24-25页
        2.2.5 环境水样品的采集第25页
        2.2.6 样品的提取过程第25页
        2.2.7 测定孔雀石绿第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3页
        2.3.1 检测原理第25-26页
        2.3.2 孔雀石绿的拉曼光谱第26-27页
        2.3.3 增强因子的计算第27页
        2.3.4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27-30页
            2.3.4.1 乙醇体积的影响第28页
            2.3.4.2 胶体金体积的影响第28-29页
            2.3.4.3 盐酸体积的影响第29-30页
        2.3.5 方法的性能第30-33页
            2.3.5.1 线性方程第30-31页
            2.3.5.2 定量限和检出限第31-32页
            2.3.5.3 精密度和回收率第32-33页
        2.3.6 分析实际样品第33页
    2.4 结论第33-35页
第3章 基于干灰化法和比色法的空心胶囊中铬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第35-48页
    3.1 前言第35-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7页
        3.2.1 试剂第36页
        3.2.2 仪器装置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7页
        3.3.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空心胶囊样品中铬的含量第37-39页
        3.3.2 比色法测定空心胶囊中铬的含量第39-40页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40-45页
            3.3.3.1 硫酸浓度的影响第40页
            3.3.3.2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第40-41页
            3.3.3.3 显色时间的影响第41-42页
            3.3.3.4 显色温度的影响第42-43页
            3.3.3.5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第43-44页
            3.3.3.6 灰化时间的影响第44-45页
        3.3.4 精密度实验第45页
        3.3.5 比色法加标回收率第45-46页
        3.3.6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本实验方法对比第46-47页
    3.4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有酰胺基团有机凝胶及其阴离子比色传感性能研究
下一篇:荧光光谱与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测定柔红霉素、美洛昔康和镉离子的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