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血压异常论文--高血压论文

H型高血压与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1-13页
第1章 引言第13-15页
第2章 综述第15-23页
    2.1 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H 型”高血压第15-16页
        2.1.1 遗传因素第15页
        2.1.2 生活方式与膳食结构第15-16页
        2.1.3 疾病与药物第16页
        2.1.4 性别与年龄第16页
    2.2 H 型高血压的危害与临床意义第16页
    2.3 H 型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第16-18页
        2.3.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第16-17页
        2.3.2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动脉僵硬度增加第17-18页
        2.3.3 血小板受损及功能异常第18页
        2.3.4 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第18页
    2.4 H 型高血压与血液高凝状态第18-20页
        2.4.1 内皮细胞损伤第19-20页
        2.4.2 干扰凝血因子第20页
        2.4.3 增加血小板聚集第20页
        2.4.4 减弱纤溶作用第20页
    2.5 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第20-22页
    2.6 H 型高血压的防治第22-23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3.1 病历资料采集第23-24页
        3.1.1 病例来源第23页
        3.1.2 诊断标准第23-24页
        3.1.3 病例选择第24页
    3.2 研究方法第24-29页
        3.2.1 分组方法第24页
        3.2.2 监测指标第24页
        3.2.3 方法第24-29页
    3.3 数据处理第29-31页
第4章 结果第31-39页
    4.1 一般资料的比较第31-32页
    4.2 各组间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的比较第32页
    4.3 合并 Hhcy 者占 EH 患者的比例第32-33页
    4.4 各组间血浆叶酸、维生素 B_12、HCY 水平的比较第33-35页
    4.5 H 型高血压组各血压分级 HCY 水平的比较第35页
    4.6 H 型高血压组不同性别血浆 HCY 水平的比较第35-36页
    4.7 各组研究对象内皮细胞损伤指标的检测结果第36-37页
    4.8 各组研究对象 PTS 检测指标比较第37-38页
    4.9 各组研究对象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第38-39页
第5章 讨论第39-44页
    5.1 Hcy 的代谢及其与叶酸、维生素 B_12的关系第39-40页
    5.2 H 型高血压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第40页
    5.3 Hcy 与高血压的关联性第40-41页
    5.4 血浆 Hcy 水平的性别差异第41-42页
    5.5 H 型高血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前状态第42-43页
    5.6 H 型高血压的防治第43-44页
第6章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附录第50-5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骨质疏松症与肺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冠脉三支病变不同治疗策略的远期预后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