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1 绪论 | 第16-36页 |
·针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两维结构针织物 | 第17-18页 |
·三维成型针织物 | 第18页 |
·轴向增强针织物 | 第18-19页 |
·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19-24页 |
·纬编轴向增强结构的研究方向 | 第24-25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的结构特点 | 第25-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26-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7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6页 |
2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的结构与编织技术研究 | 第36-57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的结构 | 第36-37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 第37-43页 |
·横机纱线喂入装置的设计 | 第38-39页 |
·织物编织过程 | 第39-43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编织用横机的改造 | 第43-47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的试织 | 第47-56页 |
·导纱器与舌针的位置配置 | 第48-51页 |
·纱线张力的控制 | 第51-54页 |
·CWK织物试织中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3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的拉伸性能试验与分析 | 第57-79页 |
·高性能纤维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的编织 | 第57-60页 |
·玻璃纤维性能对导纱路径的要求 | 第57-58页 |
·玻璃纤维织物编织中的问题 | 第58-59页 |
·玻璃纤维织物的特点 | 第59-60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的拉伸性能试验与分析 | 第60-66页 |
·试样准备 | 第61-62页 |
·试样强力估算 | 第62-63页 |
·拉伸强性能试验与分析 | 第63-66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改进及其拉伸性能试验与分析 | 第66-72页 |
·织物改进 | 第66-67页 |
·改进织物的拉伸试验 | 第67-68页 |
·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与MBWK织物拉伸性能对比 | 第72-76页 |
·对比用MBWK织物的结构 | 第72-73页 |
·对比用MBWK织物拉伸结果与比较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4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制造及拉伸性能分析 | 第79-96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制造 | 第79-83页 |
·VARTM工艺 | 第79-80页 |
·树脂体系 | 第80-81页 |
·复合设备及用品 | 第81页 |
·复合过程 | 第81-83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试验 | 第83-84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拉伸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4-90页 |
·拉伸试验结果与计算 | 第84-86页 |
·拉伸特征曲线分析 | 第86-87页 |
·试验值与预测值对比 | 第87-88页 |
·拉伸断裂形态分析 | 第88-90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与MBWK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性能对比 | 第90-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6页 |
5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几何结构的研究 | 第96-126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几何结构的分析 | 第96-106页 |
·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 | 第97-98页 |
·单胞结构与体积代表元 | 第98-100页 |
·RVE的几何结构 | 第100-101页 |
·纱线的截面形状 | 第101-102页 |
·经纱和纬纱的屈曲 | 第102页 |
·罗纹线圈的几何形态 | 第102-106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106-113页 |
·针织纱在纬纱截面中的位置 | 第106-107页 |
·纱线的截面积 | 第107-109页 |
·RVE的尺寸 | 第109页 |
·RVE中纬纱和经纱的体积 | 第109-110页 |
·RVE中针织纱的体积 | 第110-113页 |
·RVE中纤维体积含量 | 第113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的几何限制条件 | 第113-114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的紧度 | 第114-115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纱线长度的验证 | 第115-117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体积分数变化规律分析 | 第117-121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体积分数的验证 | 第121-123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孔隙率的计算 | 第123-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6页 |
6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弹性常数分析与预测 | 第126-149页 |
·基本假设 | 第126-127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分析及单元划分 | 第127-128页 |
·单向复合材料刚度与柔度矩阵 | 第128-131页 |
·应力与应变转换矩阵 | 第131-133页 |
·两种边界条件 | 第133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刚度与柔度矩阵 | 第133-140页 |
·树脂基体的刚度与柔度矩阵 | 第134-135页 |
·经纱的刚度与柔度矩阵 | 第135-136页 |
·纬纱的刚度与柔度矩阵 | 第136-137页 |
·针织纱的刚度与柔度矩阵 | 第137-140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刚度与柔度矩阵 | 第140-142页 |
·等应变(Voigt模型)组合 | 第141页 |
·等应力(Reuss模型)组合 | 第141页 |
·最佳系数组合 | 第141-142页 |
·双轴向交织纬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模拟计算与分析 | 第142-147页 |
·弹性常数模拟计算流程 | 第142-143页 |
·弹性常数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43-146页 |
·纱线密度对弹性常数的影响 | 第146-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4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1页 |
·主要结论 | 第149-15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50-151页 |
附录 | 第151-15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