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改性浮石吸附剂对水体中砷去除规律的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2.1 砷的污染与控制 | 第16-24页 |
2.1.1 砷及砷化物的理化性质 | 第16-17页 |
2.1.2 砷污染水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 | 第17-20页 |
2.1.3 除砷吸附剂的研究 | 第20-24页 |
2.2 赤泥的综合利用 | 第24-26页 |
2.2.1 赤泥的来源与危害 | 第24页 |
2.2.2 赤泥的综合利用 | 第24-26页 |
2.3 浮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2.3.1 浮石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 第26-27页 |
2.3.2 浮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9-3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1 供试赤泥 | 第29页 |
3.1.2 供试浮石 | 第29页 |
3.1.3 含As(V)水溶液配制 | 第29页 |
3.1.4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3.1.5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3.2 浮石的改性及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3.2.1 赤泥浸渍液的制备 | 第31页 |
3.2.2 改性浮石吸附剂的制备 | 第31页 |
3.3 吸附剂除砷实验 | 第31-34页 |
3.3.1 静态吸附实验 | 第32页 |
3.3.2 吸附平衡研究 | 第32-33页 |
3.3.3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3-34页 |
3.3.4 吸附速率研究 | 第34页 |
3.4 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3.4.1 砷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3.4.2 材料表征方法 | 第35-36页 |
3.5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57页 |
4.1 浮石的改性 | 第37-43页 |
4.1.1 改性方法初试 | 第37-38页 |
4.1.2 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8-43页 |
4.1.3 小结 | 第43页 |
4.2 改性浮石去除溶液中As(V)的研究 | 第43-52页 |
4.2.1 吸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4-48页 |
4.2.2 吸附平衡研究 | 第48-49页 |
4.2.3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9-51页 |
4.2.4 吸附速率研究 | 第51页 |
4.2.5 小结 | 第51-52页 |
4.3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52-57页 |
4.3.1 材料的表面结构分析 | 第52-53页 |
4.3.2 材料的晶型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4.3.3 材料的表面基团分析 | 第54-55页 |
4.3.4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实验过程机理分析 | 第57-60页 |
5.1 吸附机制分析 | 第57-58页 |
5.1.1 专性吸附 | 第57-58页 |
5.1.2 交换吸附 | 第58页 |
5.2 改性机制分析 | 第58-59页 |
5.3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3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1.1 浮石的改性 | 第60页 |
6.1.2 改性浮石去除溶液中As(V)的研究 | 第60-61页 |
6.2 建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