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横道河子镇历史街区改造使用后评价调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课题背景第9-11页
        1.1.1 概念说明第9页
        1.1.2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1.3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2-14页
        1.3.1 基本内容第12页
        1.3.2 论文框架第12-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2 横道河子镇历史街区改造效果基本情况调查第18-31页
    2.1 横道河子镇历史街区概况第18-19页
        2.1.1 历史沿革第18页
        2.1.2 规划发展第18-19页
        2.1.3 范围形态第19页
    2.2 基础数据测量调查第19-24页
        2.2.1 二维平面测量第20-22页
        2.2.2 三维空间测量第22-24页
    2.3 采访与访谈调查第24-26页
        2.3.1 访谈对象与计划第24-25页
        2.3.2 对历史街区使用者的访谈第25-26页
    2.4 使用者行为调查分析第26-30页
        2.4.1 行为时态观察第26-27页
        2.4.2 行为地图观察第27-29页
        2.4.3 行为痕迹观察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历史街区改造使用后评价调查与问卷分析第31-50页
    3.1 问卷设计程序第31-32页
    3.2 调查问卷设计第32-34页
        3.2.1 样本容量的确定第32-33页
        3.2.2 评价主体的范围第33页
        3.2.3 抽样误差的估计第33-34页
        3.2.4 评价因素的选取第34页
    3.3 问卷调查过程第34-35页
    3.4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第35-48页
        3.4.1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布第35-36页
        3.4.2 使用者人口统计特征第36-38页
        3.4.3 使用者对功能因素评价统计第38-41页
        3.4.4 使用者适性因素评价统计第41-43页
        3.4.5 使用者对环境氛围因素评价统计第43-48页
    3.5 调查问卷效度与信度校验第48-49页
        3.5.1 效度校验第48-49页
        3.5.2 信度校验第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使用者对历史街区改造效果评价差异的动因分析第50-62页
    4.1 使用者人口统计变量与评价差异交互作用分析第50-54页
        4.1.1 使用者人口统计变量频率分析第50页
        4.1.2 人口统计变量对历史街区评价差异作用分析第50-54页
    4.2 使用者评价数据因子比较第54-56页
        4.2.1 均值、标准差及标准误第54-56页
        4.2.2 数据因子差异比较分析第56页
    4.3 语义差别调查与SD曲线分析第56-61页
        4.3.1 项目评价及赋值第56-59页
        4.3.2 SD曲线分析第59-60页
        4.3.3 正因子分析第60页
        4.3.4 负因子分析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基于使用者差异评价的历史街区改造讨论与建议第62-74页
    5.1 使用者评价差异的本质第62-67页
        5.1.1 使用主体的需求分析第62-63页
        5.1.2 居民对历史街区的心理需求第63-65页
        5.1.3 游客对历史街区的心理需求第65-67页
    5.2 基于需求差异的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策略第67-71页
        5.2.1 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改造策略第67-69页
        5.2.2 满足游客心理需求的改造策略第69-71页
    5.3 建议第71-73页
        5.3.1 关于使用者第71-72页
        5.3.2 关于历史街区第72-73页
        5.3.3 关于调查方法第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附录第78-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市盛世江南小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下一篇:江南地区传统商业街巷空间构成研究--以浙江桐庐县桐君区商业街规划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