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软件定义的面向内容业务的协同控制架构 | 第15-32页 |
2.1 软件定义的面向内容业务的协同控制架构 | 第15-18页 |
2.1.1 协同控制架构的控制平面 | 第16-17页 |
2.1.2 协同控制架构的数据平面 | 第17-18页 |
2.2 协同SDN控制器的功能模块组成 | 第18-25页 |
2.3 SDCCF支持的主要功能 | 第25-28页 |
2.3.1 多种协同控制方式 | 第25页 |
2.3.2 基于簇的内容缓存实体之间的协同内容缓存和传输 | 第25-27页 |
2.3.3 基于目标为中心的内容缓存系统性能优化 | 第27-28页 |
2.4 SDCCF中协同获取一个内容的过程 | 第28-30页 |
2.4.1 集中式控制方式下的用户终端获取内容过程 | 第28页 |
2.4.2 混合式控制方式下的用户终端获取内容过程 | 第28-29页 |
2.4.3 分布式控制方式下的用户终端获取内容过程 | 第29-30页 |
2.4.4 基于虚拟控制器簇控制方式下的用户终端获取内容过程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能量收集的内容缓存和睡眠机制的联合优化 | 第32-43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32-33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33-36页 |
3.3 基于能量收集的、联合休眠调度的动态内容缓存优化算法 | 第36-38页 |
3.4 性能评估 | 第38-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簇的内容缓存协同优化 | 第43-52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43-44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44-47页 |
4.3 基于簇的协同内容缓存算法 | 第47-48页 |
4.4 性能评估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与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5.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52-53页 |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