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Summary | 第3-4页 |
缩略词表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1 无土栽培概述 | 第9-10页 |
1.1.1 无土栽培的概念及类型 | 第9-10页 |
1.1.2 营养液栽培 | 第10页 |
1.1.3 基质栽培 | 第10页 |
1.2 稳定同位素~(15)N示踪技术原理与应用 | 第10-11页 |
1.2.1 稳定同位素~(15)N示踪技术原理 | 第10-11页 |
1.2.2 稳定同位素~(15)N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1页 |
1.3 水氮互作效应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 第11-18页 |
1.3.1 水氮互作效应 | 第11-12页 |
1.3.2 水氮互作对作物的影响 | 第12-18页 |
1.3.2.1 水氮互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2.2 水氮互作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2.3 水氮互作对作物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2.4 水氮互作对作物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 第15页 |
1.3.2.5 水氮互作对土壤氮素运移和分布的影响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2 试验方案 | 第18-20页 |
2.2.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8-19页 |
2.2.2 栽培槽布置与~(15)N标记方式 | 第19页 |
2.2.3 施肥与田间管理 | 第19-20页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0-22页 |
2.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0页 |
2.3.2 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20-21页 |
2.3.3 植株养分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2.3.4 基质氮素含量测定 | 第21页 |
2.3.5 标记~(15)N的利用与损失 | 第21-22页 |
2.3.6 品质和产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36页 |
3.1 水氮互作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1 水氮互作对辣椒株高茎粗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2 水氮互作对辣椒干鲜重的影响 | 第24页 |
3.2 水氮互作对辣椒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4-28页 |
3.2.1 水氮互作对辣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3.2.2 水氮互作对辣椒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 水氮互作对辣椒养分的吸收与分配 | 第28-30页 |
3.3.1 水氮互作对辣椒植株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2 水氮互作对辣椒植株全磷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 第29页 |
3.3.3 水氮互作对辣椒植株全钾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 基质氮素的积累与分布 | 第30-31页 |
3.5 标记~(15)N的利用损失与迁移规律 | 第31-33页 |
3.5.1 辣椒植株对标记~(15)N的吸收与利用 | 第31-32页 |
3.5.2 基质中~(15)N的累积与损失 | 第32-33页 |
3.5.3 标记~(15)N在基质层中的迁移与分布 | 第33页 |
3.6 水氮互作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第33-36页 |
3.6.1 水氮互作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 第33-35页 |
3.6.2 水氮互作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40页 |
4.1 水氮互作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 第36页 |
4.2 水氮互作对辣椒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 水氮互作对辣椒植株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 第37-39页 |
4.4 水氮互作对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导师简介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