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8-9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9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智慧城市内涵的研究 | 第9页 |
| 2.智慧城市发展的构成因素研究 | 第9-10页 |
| 3.智慧城市评价研究 | 第10页 |
| 4.智慧城市技术应用研究 | 第10-11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智慧城市 | 第11-12页 |
| 2.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 第12-13页 |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文献综述法 | 第14页 |
| 2.调研法 | 第14-15页 |
| 五、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一、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 (一)城市建设 | 第16页 |
| (二)信息技术 | 第16-17页 |
| (三)智慧城市 | 第17-18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 (二)信息化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 (三)电子政务理论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 第21-25页 |
| 一、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21-22页 |
| 二、数据共享与交换 | 第22-23页 |
| 三、服务渠道的整合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 一、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 (一)政府管理模式滞后 | 第25-26页 |
| (二)资源深度整合不利 | 第26-27页 |
| (三)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 第27-29页 |
| (四)平台人才技术短板 | 第29页 |
| (五)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 第29-30页 |
| 二、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0-33页 |
| (一)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0页 |
| (二)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 | 第30-31页 |
| (三)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 (四)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 | 第32页 |
| (五)投融资体系尚不成熟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的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33-40页 |
| 一、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体制创新 | 第33-35页 |
| (一)不断完善沈阳智慧城市建设体系 | 第33-34页 |
| (二)营造良好的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环境 | 第34-35页 |
| 二、强化数据资源整合与技术保障建设 | 第35-37页 |
| (一)完善智慧沈阳统一平台建设 | 第35-36页 |
| (二)加强信息安全顶层设计 | 第36-37页 |
| 三、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积极性 | 第37页 |
| (一)围绕民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 第37页 |
| (二)加强政府与公众互动性 | 第37页 |
| 四、制定完善的智慧城市建设保障措施 | 第37-38页 |
| (一)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 第37页 |
| (二)保障高新技术资源培养 | 第37-38页 |
| 五、建立良性的城市建设商业服务模式 | 第38-40页 |
| (一)加强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与倾斜 | 第38页 |
| (二)建立适合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商业机制 | 第38-4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0-41页 |
| 一、结论 | 第40页 |
| 二、展望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