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序言 | 第9-26页 |
·关于含酚废水 | 第9-15页 |
·含酚废水的来源 | 第9页 |
·含酚废水的主要危害 | 第9页 |
·含酚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 | 第9-15页 |
·Fenton氧化法 | 第15-22页 |
·羟基自由基(·OH) | 第16-17页 |
·Fenton氧化法 | 第17-22页 |
·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基本概念及测量原理 | 第22-26页 |
·基本概念 | 第22-24页 |
·氧化还原电位(ORP)的测量原理 | 第24-26页 |
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3 以Fenton氧化法处理模拟苯酚废水 | 第27-34页 |
·试验准备 | 第27-28页 |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试验模拟废水配置 | 第27页 |
·试验装置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正交试验安排与试验结果 | 第28-30页 |
·反应因素对COD_(Cr)去除率的影响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4 氧化还原电位与试验中不同因素的关系 | 第34-42页 |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量 | 第34-36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34页 |
·铂电极的检查校正及净化 | 第34-35页 |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 第35-36页 |
·各反应因素与氧化还原电位(ORP)值之间的关系 | 第36-41页 |
·ORP与水中有机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ORP与pH值之间的关系 | 第37页 |
·ORP与H_2O_2投加量之间的关系 | 第37-40页 |
·ORP与n(FeSO_4)/n(H_2O_2)之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5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42-49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42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配置苯酚溶液的初始浓度与ORP最高值之间的线性关系 | 第42-43页 |
·H_2O_2的投加量与ORP最高值之间的线性关系 | 第43页 |
·H_2O_2的投加量、ORP最高值及溶液初始COD_(Cr)之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最佳H_2O_2投加量与苯酚溶液初始COD_(Cr)值之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45-47页 |
·试验准备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49页 |
·建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