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8-12页
    1. 选题的目的意义第8页
    2. 研究综述第8-10页
    3. 研究方法第10-12页
        3.1 历史分析法第10页
        3.2 资料分析法第10-12页
第1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第12-18页
    1.1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第12-13页
    1.2 改革开放时代变化的深刻反映第13-14页
    1.3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第14-15页
    1.4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第15-18页
第2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第18-24页
    2.1 价值与价值观第18-19页
    2.2 核心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第19页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9-22页
        2.3.1 国家层面的价值观第19-20页
        2.3.2 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第20-21页
        2.3.3 个人层面的价值观第21-22页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第22-24页
第3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第24-36页
    3.1 讲仁爱第24-26页
    3.2 守诚信第26-27页
    3.3 重民本第27-29页
    3.4 崇正义第29-31页
    3.5 重德治第31-32页
    3.6 求大同第32-33页
    3.7 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化第33-36页
第4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家文化第36-44页
    4.1 无为而治的自由观第36-37页
    4.2 万物齐一的平等观第37-38页
    4.3 人道合一的自然和谐观第38-40页
    4.4 因道全法的法治思想第40-41页
    4.5 无事自富的经济观第41-42页
    4.6 道家文化的现代转化第42-44页
第5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佛教文化第44-50页
    5.1 佛教的平等观第44-46页
    5.2 佛教的公平正义观第46-47页
    5.3 佛教的友善思想第47页
    5.4 佛教的正义观第47-48页
    5.5 佛教的和谐观第48-49页
    5.6 佛教文化的现代转化第49-50页
第6章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50-56页
    6.1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特色第50-53页
        6.1.1 重群体,轻个人第50-51页
        6.1.2 重精神,轻物质第51页
        6.1.3 重和谐,轻争斗第51-52页
        6.1.4 重统一,反分裂第52-53页
    6.2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第53-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均衡分析
下一篇:个案工作在丧偶老人生活适应问题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