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地方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基于轨道交通TOD模式的城市休闲空间布局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4页
        1.1.1 休闲时代到来,城市休闲空间价值提升第10页
        1.1.2 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第10-11页
        1.1.3 城市遏制“摊大饼”式发展,更重人文关怀第11页
        1.1.4 休闲厦门进入轨道交通时代,迎来发展契机第11-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页
        1.2.2 实践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1.3.2 GIS空间分析方法第15-16页
        1.3.3 实地调查法第16-17页
        1.3.4 社会统计调查法第17页
    1.4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述评第20-46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2页
        2.1.1 城市轨道交通第20页
        2.1.2 TOD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第20-22页
        2.1.3 城市休闲空间第22页
    2.2 文献综述第22-33页
        2.2.1 国内外TOD模式研究进展第22-29页
        2.2.2 国内外城市休闲空间研究进展第29-33页
    2.3 主要理论基础第33-46页
        2.3.1 TOD理论第33-37页
        2.3.2 城市休闲空间理论第37-44页
        2.3.3 圈层结构理论第44页
        2.3.4 时间地理学理论第44-46页
第3章 构建基于TOD理论的城市休闲空间布局体系第46-54页
    3.1 基于宏观TOD角度的城市休闲空间布局体系第46-48页
        3.1.1 城市中心区——城市休闲商业区LBD(Leisure Business District)第47页
        3.1.2 城市环城休闲带第47页
        3.1.3 城市发展轴休闲带第47页
        3.1.4 城市组团休闲区第47-48页
    3.2 基于中观TOD角度的城市休闲空间布局体系第48-51页
        3.2.1 居住配套设施第49页
        3.2.2 公共服务设施第49-50页
        3.2.3 公共绿地设施第50-51页
    3.3 基于微观TOD角度的城市休闲空间布局体系第51-54页
        3.3.1 公共中心区第51页
        3.3.2 交通枢纽区第51-52页
        3.3.3 居住区第52页
        3.3.4 工业区第52-54页
第4章 构建厦门市休闲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第54-66页
    4.1 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的数据源第54-58页
        4.1.1 遥感影像第54-55页
        4.1.2 数字高程模型(DEM)第55页
        4.1.3 地图数据第55-56页
        4.1.4 社会经济数据第56页
        4.1.5 人口统计数据第56-58页
    4.2 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的需求分析阶段第58页
    4.3 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的概念设计阶段第58-59页
    4.4 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的物理设计阶段第59-66页
        4.4.1 地图配准第60-62页
        4.4.2 空间数据矢量化第62-66页
第5章 基于轨道交通TOD模式的厦门市休闲物质空间布局现状与问题分析 57第66-94页
    5.1 研究区概况第66-71页
        5.1.1 厦门市休闲资源现状分析第66-69页
        5.1.2 厦门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第69-71页
    5.2 基于宏观TOD角度的厦门市休闲空间布局现状与问题分析第71-82页
        5.2.1 厦门城市中心区休闲空间布局现状分析第71-74页
        5.2.2 城市环城休闲带休闲空间布局现状分析第74-76页
        5.2.3 城市发展轴休闲带休闲空间布局现状分析第76-78页
        5.2.4 城市组团休闲区休闲空间布局现状分析第78-82页
    5.3 基于中观TOD角度的厦门市休闲空间布局现状与问题分析第82-87页
        5.3.1 轨道交通沿线居住配套设施空间布局分析第83-84页
        5.3.2 轨道交通沿线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第84-86页
        5.3.3 轨道交通沿线公共绿地设施空间布局分析第86-87页
    5.4 基于微观TOD角度的厦门市休闲空间布局现状与问题分析第87-94页
        5.4.1 公共中心区休闲空间布局分析第87-89页
        5.4.2 交通枢纽区休闲空间布局分析第89-90页
        5.4.3 居住区休闲空间布局分析第90-91页
        5.4.4 工业区休闲空间布局分析第91-94页
第6章 基于轨道交通TOD模式的厦门市居民休闲行为空间现状分析第94-116页
    6.1 居民休闲行为现状分析第94-111页
        6.1.1 问卷基本信息分析第94-95页
        6.1.2 居民休闲行为空间现状分析第95-108页
        6.1.3 休闲出行现状分析第108-110页
        6.1.4 休闲距离选择分析第110页
        6.1.5 休闲障碍因素分析第110-111页
    6.2 居民对物质休闲空间满意度分析第111-113页
    6.3 居民休闲行为空间特征分析第113-116页
        6.3.1 休闲行为空间呈现同心圆分布结构第113-114页
        6.3.2 地域特色鲜明,偏好滨海休闲第114页
        6.3.3 休闲活动空间呈现相对不连续的状态第114-116页
第7章 基于轨道交通TOD模式的厦门市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分析第116-130页
    7.1 城市休闲物质空间与行为空间调整优化分析第116-120页
        7.1.1 积极引导休闲物质空间与行为空间有机契合第116-118页
        7.1.2 积极引导建立TOD休闲空间布局模式第118-120页
    7.2 基于宏观TOD角度的厦门市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0-122页
        7.2.1 城市中心区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0页
        7.2.2 城市环城休闲带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0-121页
        7.2.3 城市发展轴休闲带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1页
        7.2.4 城市组团休闲区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1-122页
    7.3 基于中观TOD角度的厦门市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2-124页
        7.3.1 居住配套设施优化建议第122页
        7.3.2 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建议第122-124页
        7.3.3 公共绿地设施优化建议第124页
        7.3.4 综合布局原则第124页
    7.4 基于微观TOD角度的厦门市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4-130页
        7.4.1 公共中心区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4-126页
        7.4.2 交通枢纽区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6-127页
        7.4.3 居住区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7-128页
        7.4.4 工业区休闲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第128-130页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30-134页
    8.1 研究结论第130-131页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附录第142-14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及分类改革研究
下一篇:基于智能对象的SMT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