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23页 |
0.1 引言 | 第12页 |
0.2 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现状 | 第12-16页 |
0.2.1 污泥消化产甲烷 | 第13页 |
0.2.2 污泥发酵产氢 | 第13-14页 |
0.2.3 污泥低温热解制油 | 第14页 |
0.2.4 污泥制备生物炭 | 第14页 |
0.2.5 污泥制备建材 | 第14页 |
0.2.6 污泥制备水煤浆 | 第14-15页 |
0.2.7 污泥堆肥及土地利用 | 第15页 |
0.2.8 污泥养殖技术 | 第15页 |
0.2.9 其他资源化技术 | 第15-16页 |
0.3 污泥基生物炭制备及应用现状 | 第16-20页 |
0.3.1 国内外关于污泥基生物炭的制备研究 | 第16-17页 |
0.3.2 污泥基生物炭的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0.3.3 生物炭土壤应用 | 第18-19页 |
0.3.4 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19-20页 |
0.4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20页 |
0.5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0-23页 |
0.5.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0.5.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0.5.3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0.5.4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0.5.5 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一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1.1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23-25页 |
1.1.1 碘值测定 | 第23页 |
1.1.2 pH值检测方法 | 第23页 |
1.1.3 阳离子交换量检测方法 | 第23页 |
1.1.4 土壤及污泥基生物炭的总有机碳 | 第23页 |
1.1.5 土壤及污泥基生物炭的总氮 | 第23页 |
1.1.6 土壤的氨氮 | 第23-24页 |
1.1.7 土壤硝态氮 | 第24页 |
1.1.8 重金属总量 | 第24页 |
1.1.9 重金属形态分析(Tessier法) | 第24-25页 |
1.2 土壤生物学性质分析 | 第25页 |
1.2.1 过氧化氢酶活性 | 第25页 |
1.2.2 脲酶活性 | 第25页 |
1.2.3 细菌及真菌总数 | 第25页 |
1.3 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计算 | 第25-26页 |
1.4 盆栽实验设置 | 第26-27页 |
1.5 设备及药剂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污泥基生物炭的制备 | 第29-36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制备条件初步筛选 | 第29-33页 |
2.2.1 热解温度对污泥基生物炭碘值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2 热解时间对污泥基生物炭碘值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3 KOH溶液对污泥基生物炭碘值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4 氮气流量对污泥基生物炭碘值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 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3-35页 |
2.3.1 响应曲面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2.3.2 响应曲面设计优化结果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污泥基生物炭施用对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 | 第36-5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土壤理化性质 | 第36-43页 |
3.2.1 污泥基生物炭及掺杂后土壤的理化性质 | 第36-37页 |
3.2.2 污泥基生物炭对pH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污泥基生物炭对含水率的影响 273.2.4 污泥基生物炭对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4 污泥基生物炭对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5 污泥基生物炭对总有机碳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6 污泥基生物炭对氮素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 污泥基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3-50页 |
3.3.1 污泥基生物炭对Cd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2 污泥基生物炭对Cu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5-48页 |
3.3.3 污泥基生物炭对Zn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污泥基生物炭对土壤生物学性质 | 第50-53页 |
3.4.1 污泥基生物炭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2 污泥基生物炭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3 污泥基生物炭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52-53页 |
3.5 污泥基生物炭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重金属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 第56-62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 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4.4 水稻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 第59-61页 |
4.5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污泥基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62-77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污泥基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62-64页 |
5.2.1 污泥基生物炭对CH_4排放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2 污泥基生物炭对N_2O排放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 Cd和污泥基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64-68页 |
5.3.1 Cd和污泥基生物炭对CH_4排放的影响 | 第64-66页 |
5.3.2 Cd和污泥基生物炭对N_2O排放的影响 | 第66-68页 |
5.4 Cu和污泥基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68-72页 |
5.4.1 Cu和污泥基生物炭对CH_4排放的影响 | 第68-70页 |
5.4.2 Cu和污泥基生物炭对N_2O排放的影响 | 第70-72页 |
5.5 Zn和污泥基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72-76页 |
5.5.1 Zn和污泥基生物炭对CH_4排放的影响 | 第72-74页 |
5.5.2 Zn和污泥基生物炭对N_2O排放的影响 | 第74-7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6.1 结论 | 第77-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