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2-50页 |
1.1 伽玛射线暴 | 第12-30页 |
1.1.1 观测历史 | 第12-15页 |
1.1.2 瞬时辐射 | 第15-16页 |
1.1.3 余辉辐射 | 第16-17页 |
1.1.4 火球激波理论简介 | 第17-19页 |
1.1.5 前身星 | 第19-23页 |
1.1.6 中心引擎 | 第23-30页 |
1.2 黑洞吸积理论简介 | 第30-36页 |
1.2.1 作为能源的黑洞吸积系统 | 第31页 |
1.2.2 吸积盘模型简介 | 第31-33页 |
1.2.3 中微子主导吸积盘的发展历史 | 第33-36页 |
1.3 中微子主导吸积盘 | 第36-45页 |
1.3.1 流体动力学 | 第36-37页 |
1.3.2 微观物理 | 第37-40页 |
1.3.3 数值结果 | 第40-45页 |
1.4 喷流的磁驱动机制 | 第45-47页 |
1.4.1 BZ机制 | 第45-46页 |
1.4.2 BP机制 | 第46-47页 |
1.5 毫秒磁星模型 | 第47-48页 |
1.6 小结 | 第48-50页 |
2 非零力矩边界条件中微子主导吸积流及其在伽玛暴中的应用 | 第50-73页 |
2.1 引言 | 第50-51页 |
2.2 非零边界应力的中微子主导吸积盘 | 第51-54页 |
2.3 非零力矩边界条件中微子主导吸积盘的特性 | 第54-62页 |
2.3.1 nztNDAF的结构 | 第54-57页 |
2.3.2 稳定性分析:粘滞不稳定 | 第57-59页 |
2.3.3 中微子湮灭光度 | 第59-62页 |
2.4 解释明亮的短暴、长暴和超长暴 | 第62-66页 |
2.5 解释瞬时辐射光变以及早期X射线余辉的陡降相 | 第66-68页 |
2.6 非零力矩中微子吸积盘的进动产生的引力波辐射 | 第68-71页 |
2.7 总结和讨论 | 第71-73页 |
3 光变时标统计关系对伽玛射线暴中心引擎的限制 | 第73-83页 |
3.1 引言 | 第73-75页 |
3.2 黑洞中心引擎模型与MTS统计关系 | 第75-81页 |
3.2.1 MTS和NDAF粘滞不稳定 | 第75-78页 |
3.2.2 NDAF中微子湮灭驱动的喷流 | 第78-80页 |
3.2.3 BZ机制驱动的喷流 | 第80-81页 |
3.3 总结和讨论 | 第81-83页 |
4 中微子主导吸积盘的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初步 | 第83-91页 |
4.1 引言 | 第83页 |
4.2 模型的建立 | 第83-84页 |
4.3 网格与初始化设置 | 第84-87页 |
4.4 计算结果 | 第87-90页 |
4.5 总结和讨论 | 第90-91页 |
5 总结和展望 | 第91-96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91-93页 |
5.2 存在的问题 | 第93页 |
5.3 工作展望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26页 |
附录1 nztNDAF的力矩范围、角动量方程和分析解 | 第126-142页 |
附录1-1: 对内边界力矩的限制 | 第126-128页 |
附录1-2: 角动量守恒方程 | 第128-130页 |
附录1-3: nztNDAF的分析解 | 第130-142页 |
A1-3-1. Ⅰ区——辐射压主导的ADAF | 第131-132页 |
A1-3-2. Ⅱ区——透明的NDAF | 第132-133页 |
A1-3-3. Ⅲ区——半透明的NDAF | 第133-134页 |
A1-3-4. Ⅳ区——不稳定的NDAF | 第134-136页 |
A1-3-5. Ⅴ区——中微子囚禁的ADAF | 第136页 |
A1-3-6. Ⅵ区——气体压和简并压主导的ADAF | 第136-137页 |
A1-3-7. 内边缘力矩的作用 | 第137-142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