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树鼩IgG单抗制备与ELISA检测方法初步建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1-12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4页 |
·树鼩动物模型应用简介 | 第14-16页 |
·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免疫分子 | 第16-18页 |
·CD分子 | 第16-17页 |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 | 第17-18页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 | 第18页 |
·抗原与抗体 | 第18-26页 |
·抗原与抗体简介 | 第18-20页 |
·抗原的制备 | 第20-22页 |
·抗体的制备 | 第22-25页 |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 第25-26页 |
·免疫分析 | 第26-27页 |
·免疫分析类型 | 第26-27页 |
·免疫分析方法 | 第27页 |
·免疫分析据是否引入标记物分类 | 第27页 |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 第27-32页 |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基本方法 | 第29页 |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总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抗树鼩Ig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4-53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7页 |
·实验动物及细胞 | 第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5-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5页 |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路线图 | 第37-38页 |
·免疫BALB/c小鼠 | 第38页 |
·SP2/0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38-39页 |
·小鼠免疫效果检测 | 第39-40页 |
·饲养细胞的制备 | 第40页 |
·脾细胞的制备及细胞融合 | 第40-43页 |
·杂交细胞的维护与增殖 | 第43页 |
·阳性杂交瘤的筛选 | 第43-44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 | 第44-45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50页 |
·小鼠免疫效果检测 | 第45-46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46-49页 |
·克隆筛选结果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抗树鼩IgG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53-63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5页 |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主要试剂 | 第53-54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4-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杂交瘤细胞核型分析 | 第55-56页 |
·检测单克隆抗体的效价 | 第56-57页 |
·检测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第57-58页 |
·结果 | 第58-61页 |
·杂交瘤染色体分析 | 第58-60页 |
·单克隆抗体的效价 | 第60-61页 |
·检测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第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树鼩血浆总IgG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63-75页 |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实验方法 | 第63-67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64页 |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 第64-65页 |
·最佳单抗包被浓度和最佳多抗稀释浓度的确定 | 第65-66页 |
·酶标羊抗兔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66-67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67页 |
·实验结果 | 第67-72页 |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 第67页 |
·最佳单抗包被浓度和最佳多抗稀释浓度的确定 | 第67-70页 |
·酶标羊抗兔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70-71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71-72页 |
·讨论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5-86页 |
附录B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