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6-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6-7页 |
1.2 文献回顾 | 第7-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第11-13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演变 | 第15-19页 |
2.1 审批-固定市盈率定价 | 第15页 |
2.2 核准-累计投标与控制市盈率定价 | 第15-16页 |
2.3 保荐-询价定价 | 第16-17页 |
2.4 定价主体与制度设计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流通市场对发行市场定价的影响 | 第19-26页 |
3.1 前期新股投资回报率与IPO询价定价 | 第19-21页 |
3.2 承销商声誉与IPO询价定价 | 第21-23页 |
3.3 所属行业估值与IPO询价定价 | 第23-26页 |
第四章 发行市场对流通市场收益的影响 | 第26-33页 |
4.1 IPO询价定价与超额投资回报率 | 第26-27页 |
4.2 IPO询价定价与流通市场中长期收益 | 第27-33页 |
4.2.1 超募资金使用低效 | 第28-29页 |
4.2.2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 | 第29-31页 |
4.2.3 发行供给非市场化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流通与发行市场的交互作用 | 第33-42页 |
5.1 实证分析 | 第33-38页 |
5.1.1 流通市场对发行市场定价的影响 | 第33-37页 |
5.1.2 发行市场定价对流通市场投资回报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5.2 流通发行市场的交互作用 | 第38-42页 |
5.2.1 收益模式导致新股申购定价思维转变 | 第40页 |
5.2.2 缩小偏离幅度和偏离时间方面依然有待改革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2-46页 |
6.1 强化询价定价的责任和约束 | 第42-43页 |
6.2 激发承销商声誉机制 | 第43页 |
6.3 加强上市公司监管 | 第43-44页 |
6.4 审核向注册制过渡 | 第44-45页 |
6.5 投资者建立正确投资定价观念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