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以社区的视角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况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国外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况 | 第12-14页 |
一、 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况 | 第12-13页 |
二、 英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况 | 第13页 |
三、 日本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况 | 第14-18页 |
一、 “北京模式” | 第15-16页 |
二、 “上海模式”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社区”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社区”的重要作用 | 第19-25页 |
一、 生活保障作用 | 第20-22页 |
二、 社会化作用 | 第22-23页 |
三、 社会参与作用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第一节 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未能充分发挥社区的重要作用 | 第26-29页 |
一、 “监禁的替代形式”变成“替代的监禁形式” | 第26-27页 |
二、 社区矫正变成“政府矫正” | 第27页 |
三、 社区矫正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 | 第27页 |
四、 社区力量对服刑人员的信息缺乏了解 | 第27-28页 |
五、 社区力量的综合能力不足 | 第28页 |
六、 社区力量的队伍组织形式相对松散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服刑人员的权利缺乏保障 | 第29页 |
第四节 管理、矫正的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程度低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议 | 第30-35页 |
第一节 确立社区矫正制度的地位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配套法律、法规 | 第32页 |
第三节 突出社会力量的主体地位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引入社会“意愿”的“逆推”作用 | 第33页 |
第五节 加快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建设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