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6-36页 |
第一章 肌肉卫星细胞起源及其调控机制 | 第16-24页 |
1.1 肌肉卫星细胞的特性与来源 | 第16-17页 |
1.2 影响肌肉卫星细胞分化的转录调控 | 第17-21页 |
1.2.1 盒转录因子3 | 第17-18页 |
1.2.2 盒转录因子7 | 第18-19页 |
1.2.3 Myf5和MyoD | 第19-20页 |
1.2.4 MyoG和MRF4 | 第20-21页 |
1.3 影响肌肉卫星细胞分化的其它因素 | 第21-24页 |
1.3.1 Notch通路 | 第21-22页 |
1.3.2 MiRNAs | 第22页 |
1.3.3 低氧环境应激(Hypoxia) | 第22-23页 |
1.3.4 细胞之间的互作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脂肪细胞的起源及其调控机制 | 第24-29页 |
2.1 脂肪的起源与形成过程 | 第24-26页 |
2.1.1 脂肪的起源 | 第24-25页 |
2.1.2 脂肪细胞分化过程 | 第25-26页 |
2.2 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 | 第26-29页 |
2.2.1 PPARg | 第26-27页 |
2.2.2 KLFs | 第27页 |
2.2.3 SREBPs | 第27-28页 |
2.2.4 C/EBP | 第28-29页 |
第三章 DEC1的分子特性及对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的调控 | 第29-36页 |
3.1 bHLH蛋白的分类 | 第29-31页 |
3.2 DEC1的分子特性与生理功能 | 第31-33页 |
3.2.1 DEC1基因的分子特性 | 第31页 |
3.2.2 DEC1与DEC2 | 第31-32页 |
3.2.3 DEC1基因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 第32-33页 |
3.3 DEC1参与肌肉再生和肌肉发育调控 | 第33-35页 |
3.4 DEC1调控脂肪细胞分化 | 第35-36页 |
实验研究 | 第36-77页 |
第四章 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第36-3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4.1.1 试验动物 | 第36页 |
4.1.2 试验试剂和材料 | 第36页 |
4.1.3 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 | 第36页 |
4.1.4 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 第36-37页 |
4.1.5 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免疫荧光鉴定 | 第3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8页 |
4.2.1 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最佳消化分离方法 | 第37页 |
4.2.2 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诱导分化 | 第37页 |
4.2.3 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细胞免疫荧光鉴定 | 第37-38页 |
4.3 讨论 | 第38页 |
4.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牛DEC1基因在不同组织及肌卫星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模式分析 | 第39-4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5.1.1 试验动物与组织样品的采取 | 第39页 |
5.1.2 试验试剂和材料 | 第39页 |
5.1.3 牛骨骼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 | 第39页 |
5.1.4 组织和细胞RNA的提取和反转录cDNA的合成 | 第39-40页 |
5.1.5 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40页 |
5.1.6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5.2.1 DEC1在牛不同发育阶段各组织的表达差异 | 第40-41页 |
5.2.2 DEC1在牛肌卫星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1-42页 |
5.3 讨论 | 第42页 |
5.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六章 COCl_2诱导DEC1表达同时抑制牛肌卫星细胞分化 | 第43-48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6.1.1 试验试剂 | 第43页 |
6.1.2 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 | 第43页 |
6.1.3 细胞总RNA的提取和反转录cDNA的合成 | 第43页 |
6.1.4 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43-44页 |
6.1.5 Western-blot检测 | 第44页 |
6.1.6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 第44页 |
6.1.7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4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6.2.1 在牛肌卫星细胞生长培养基中添加COCl_2对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调控 | 第44页 |
6.2.2 在牛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添加COCl_2对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调控 | 第44-45页 |
6.2.3 Western blot检测在牛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添加CoCl_2对MyoG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的调控 | 第45页 |
6.2.4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在牛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添加CoCl_2对MyoG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的调控 | 第45-46页 |
6.3 讨论 | 第46-47页 |
6.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牛DEC1基因的克隆及对肌卫星细胞分化的调控 | 第48-60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7.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7.1.2 牛DEC1基因CDS区的克隆 | 第49页 |
7.1.3 牛DEC1过表达载体构建与腺病毒包装 | 第49-51页 |
7.1.4 DEC1重组腺病毒感染牛肌卫星细胞 | 第51页 |
7.1.5 实时定量PCR检测 | 第51页 |
7.1.6 Western blot检测 | 第51页 |
7.1.7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 第51页 |
7.1.8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1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7.2.1 牛DEC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1-54页 |
7.2.2 穿梭载体pAdTrack-CMV-DEC1和骨架载体pAd-Easy-DEC1的构建 | 第54-55页 |
7.2.3 DEC1过表达腺病毒的包装与扩繁 | 第55页 |
7.2.4 DEC1过表达腺病毒的鉴定 | 第55-56页 |
7.2.5 在普通生长培养基状态下DEC1过表达腺病毒感染牛肌卫星细胞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 | 第56-57页 |
7.2.6 在诱导分化状态下DEC1过表达腺病毒感染牛肌卫星细胞后细胞形态差异 | 第57页 |
7.2.7 Western blot检测在诱导分化状态下DEC1过表达腺病毒感染牛肌卫星细胞后MyoG的表达 | 第57页 |
7.2.8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在诱导分化状态下DEC1过表达腺病毒感染牛卫星细胞后MyoG的表达 | 第57-58页 |
7.3 讨论 | 第58-59页 |
7.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八章 牛MyoG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及DEC1对MyoG启动子活性的调控 | 第60-67页 |
8.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8.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60页 |
8.1.2 MyoG启动子片段的克隆 | 第60-61页 |
8.1.3 MyoG启动子不同缺失片段pGL3-MyoGpro载体的构建 | 第61页 |
8.1.4 DEC1过表达载体pcDNA3.1-DEC1载体的构建 | 第61-62页 |
8.1.5 MyoG启动子不同缺失片段转录活性的测定 | 第62页 |
8.1.6 DEC1过表达时MyoG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测定 | 第62页 |
8.1.7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62页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8.2.1 MyoG启动子片段的克隆 | 第62-63页 |
8.2.2 MyoG启动子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3页 |
8.2.3 MyoG启动子不同缺失片段pGL3-MyoGpro载体的构建 | 第63-64页 |
8.2.4 DEC1过表达载体pcDNA3.1-DEC1载体的构建 | 第64页 |
8.2.5 MyoG启动子不同缺失片段的活性检测 | 第64页 |
8.2.6 DEC1过表达抑制MyoG启动子活性 | 第64-65页 |
8.3 讨论 | 第65-66页 |
8.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九章 过表达DEC1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并下调PPARg基因的表达 | 第67-72页 |
9.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9.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67页 |
9.1.2 DEC1过表达腺病毒感染牛前体脂肪细胞 | 第67页 |
9.1.3 牛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与油红O染色及分光光度计测定 | 第67页 |
9.1.4 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67-68页 |
9.1.5 DEC1过表达时pGL3-PPARgPro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测定 | 第68页 |
9.1.6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68页 |
9.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9.2.1 牛DEC1过表达抑制脂肪细胞分化 | 第68-69页 |
9.2.2 DEC1过表达对PPARg,FABP4,HSL和Perilipin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第69页 |
9.2.3 DEC1过表达抑制PPARg启动子活性 | 第69-70页 |
9.3 讨论 | 第70-71页 |
9.4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十章 牛DEC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72-77页 |
10.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10.1.1 试验动物 | 第72页 |
10.1.2 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72页 |
10.1.3 PCR反应所用引物设计 | 第72页 |
10.1.4 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 第72-73页 |
10.1.5 引入酶切引物的设计 | 第73页 |
10.1.6 PCR产物酶切 | 第73-74页 |
10.1.7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产物的带型判定 | 第74页 |
10.1.8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74页 |
10.2 结果与分析 | 第74-75页 |
10.2.1 DEC1基因突变位点扫描与酶切分析 | 第74页 |
10.2.2 DEC1基因突变位点遗传多态性指标 | 第74-75页 |
10.2.3 DEC1基因突变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75页 |
10.3 讨论 | 第75-76页 |
10.4 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7页 |
创新点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0页 |
附录 | 第90-114页 |
附录Ⅰ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90-96页 |
附录Ⅱ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主要试验方法 | 第96-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作者简介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