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发酵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34页 |
2.1 发酵工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11-12页 |
2.1.1 我国发酵工业的现状 | 第11页 |
2.1.2 我国发酵工业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2.1.3 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2.2 食品发酵工业废水的来源和特性 | 第12-14页 |
2.2.1 食品发酵工业废水的来源 | 第12-13页 |
2.2.2 食品发酵工业废水的特性 | 第13-14页 |
2.3 食品发酵废水处理方法及工艺 | 第14-33页 |
2.3.1 物理处理法 | 第15-17页 |
2.3.2 化学处理法 | 第17-20页 |
2.3.3 生物处理法 | 第20-26页 |
2.3.4 食品发酵废水处理工艺 | 第26-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4-41页 |
3.1 课题来源 | 第34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3.3 工艺概况 | 第36-40页 |
3.3.1 废水水质 | 第36页 |
3.3.2 排放标准 | 第36页 |
3.3.3 工艺流程 | 第36-37页 |
3.3.4 工艺说明 | 第37-38页 |
3.3.5 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 第38-39页 |
3.3.6 主要设备一览表 | 第39页 |
3.3.7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工程调试运行 | 第41-53页 |
4.1 UASB调试运行 | 第41-47页 |
4.1.1 UASB反应器原理 | 第41-42页 |
4.1.2 UASB的启动运行 | 第42-45页 |
4.1.3 UASB反应器调试运行控制工艺参数 | 第45-46页 |
4.1.4 UASB初次启动过程的注意事项 | 第46-47页 |
4.2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运行 | 第47-49页 |
4.2.1 挂膜 | 第47-48页 |
4.2.2 调试期间的控制参数 | 第48-49页 |
4.3 BIOFOR滤池的调试运行 | 第49-51页 |
4.3.1 BIOFOR滤池挂膜 | 第49-50页 |
4.3.2 调试期间BIOFOR运行效果 | 第50页 |
4.3.3 BIOFOR滤池反冲洗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工程运行效果及管理 | 第53-69页 |
5.1 UASB运行效果分析 | 第53-58页 |
5.1.1 COD去除效果 | 第53页 |
5.1.2 UASB工艺控制条件 | 第53-55页 |
5.1.3 UASB反应器动力学模型 | 第55-58页 |
5.2 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效果分析 | 第58-60页 |
5.2.1 稳定运行时的COD去除效果 | 第58-59页 |
5.2.2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控制条件 | 第59-60页 |
5.3 BIOFOR滤池运行效果分析 | 第60-61页 |
5.3.1 COD去除效果 | 第60页 |
5.3.2 BIORFOR工艺控制条件 | 第60-61页 |
5.4 整个系统运行效果 | 第61-63页 |
5.4.1 COD的去除效果 | 第61-62页 |
5.4.2 色度的去除效果 | 第62页 |
5.4.3 SS的去除效果 | 第62-63页 |
5.5 工程运行管理 | 第63-68页 |
5.5.1 石灰中和池的运行管理 | 第63页 |
5.5.2 调节池的运行管理 | 第63-64页 |
5.5.3 UASB池的运行管理 | 第64-65页 |
5.5.4 生物接触氧化池池的运行管理 | 第65页 |
5.5.5 竖流式沉淀池的运行管理 | 第65页 |
5.5.6 BIORFOR滤池的运行管理 | 第65-66页 |
5.5.7 设备的运营管理 | 第66-68页 |
5.5.8 安全管理 | 第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经济分析 | 第69-73页 |
6.1 工程总投资 | 第69-71页 |
6.1.1 土建部分投资 | 第69页 |
6.1.2 设备投资 | 第69-70页 |
6.1.3 总投资 | 第70-71页 |
6.2 运行成本 | 第71-72页 |
6.2.1 药剂消耗费 | 第71页 |
6.2.2 电力消耗 | 第71页 |
6.2.3 设备折旧费 | 第71-72页 |
6.2.4 人工工资 | 第72页 |
6.2.5 设备维修费 | 第72页 |
6.2.6 直接运行费 | 第72页 |
6.3 工程效益 | 第7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3-75页 |
7.1 结论 | 第73-74页 |
7.2 建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