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8页 |
2 押井守的动画电影之路 | 第8-26页 |
·成长小传 | 第8-9页 |
·风格确立:《福星小子—Beautiful Dreamer》的隐喻 | 第9-12页 |
·成熟期:技术与风格的极致追求 | 第12-19页 |
·个人观念的极端试验:《天使之卵》 | 第12-14页 |
·数字技术与风格的成功交汇:《Ghost In The Shell 2.0》、《空中杀手》 | 第14-19页 |
·对电影表现形式的另类探索 | 第19-26页 |
·早期的真人电影作品(1987年—1992年) | 第20-21页 |
·实拍与CG技术的完美创新(2001年至今) | 第21-26页 |
3 押井守动画电影的艺术风格 | 第26-60页 |
·押井守的剧作特点 | 第26-31页 |
·"原作粉碎机" | 第27-30页 |
·难以触及的哀伤爱情 | 第30-31页 |
·非线性的叙事结构 | 第31-36页 |
·网状架构,庞大主题——"超链接"式的叙事特点 | 第33-35页 |
·"散文式"叙事 | 第35-36页 |
·押井守的视听语言 | 第36-60页 |
·场景设定:都市·废墟 | 第36-39页 |
·人物设定:机械人·人形偶 | 第39-43页 |
·动物符号:鸟·鱼·狗 | 第43-48页 |
·美术风格: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 第48-56页 |
·用声音营造意境 | 第56-60页 |
4 押井守动画电影的文化读解 | 第60-67页 |
·押井守动画电影中的后现代异化都市 | 第60-62页 |
·押井守动画电影中西方哲思与日式美学的融合 | 第62-65页 |
·押井守动画电影与科幻电影的哲思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实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