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2.1 材料 | 第13页 |
2.1.1 药品 | 第13页 |
2.1.2 仪器 | 第13页 |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5页 |
2.2.1 病例选择 | 第13-14页 |
2.2.2 研究分组 | 第14页 |
2.2.3 测量方法 | 第14-15页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6-23页 |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3.1.1 不同COP水平组的病因构成 | 第16-17页 |
3.1.2 不同COP水平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 第17页 |
3.2 不同COP水平组的多功能血气分析参数 | 第17-18页 |
3.3 不同COP水平对应的TP、ALB、GLB和FIB的水平 | 第18-19页 |
3.4 COP的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19页 |
3.5 安全COP水平影响因素的参考值范围制定 | 第19-21页 |
3.6 既往COP值预测公式的改良 | 第21-23页 |
3.6.1 改良蛋白参数对COP值的线性模型 | 第21-22页 |
3.6.2 改良预测COP的非线性回归模型 | 第22-2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3-3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综述 | 第3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