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软土强度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软土地基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超固结比对软土强度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3 偏应力对软土强度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4 固结度对软土强度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1.3.1 试验研究方面 | 第16-17页 |
1.3.2 工程设计方面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欠固结土抗剪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 | 第20-40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淤泥质粉质粘土三轴试验 | 第20-26页 |
2.2.1 试验设备 | 第20-22页 |
2.2.2 试验土样 | 第22页 |
2.2.3 利用固结度定义欠固结土固结程度的方法 | 第22-23页 |
2.2.4 欠固结土抗剪强度的三轴剪切试验 | 第23-25页 |
2.2.5 静偏应力对软土强度影响的三轴试验 | 第25-26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26-35页 |
2.3.1 固结度对软粘土特性影响 | 第26-31页 |
2.3.2 静偏应力对软粘土强度特性影响 | 第31-35页 |
2.4 软粘土抗剪强度指标随固结度变化规律 | 第35-37页 |
2.4.1 三轴试验抗剪强度指标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2.4.2 内摩擦角随固结度变化规律 | 第36页 |
2.4.3 粘聚力(8随固结度变化规律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3章 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40-48页 |
3.1 弹塑性增量有限单元法 | 第40-43页 |
3.1.1 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3.1.2 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41-43页 |
3.2 ABAQUS数值计算方法 | 第43-46页 |
3.2.1 ABAQUS软件介绍 | 第43-44页 |
3.2.2 单元类型选择与网格划分 | 第44-45页 |
3.2.3 土体-结构接触模拟方法 | 第45页 |
3.2.4 地应力场模拟方法 | 第45-46页 |
3.3 土体强度指标变化规律在ABAQUS中的实现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考虑固结过程的软土地基承载力数值分析 | 第48-68页 |
4.1 概述 | 第48页 |
4.2 工程概况 | 第48-50页 |
4.2.1 设计条件 | 第48-49页 |
4.2.2 波浪力计算 | 第49-50页 |
4.3 沉箱式防波堤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0-52页 |
4.3.1 模型建立 | 第50-51页 |
4.3.2 材料设定 | 第51页 |
4.3.3 上部结构物与土体接触设置 | 第51-52页 |
4.4 沉箱式防波堤地基承载力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4.4.1 地基承载力判别方法 | 第52-53页 |
4.4.2 地基承载力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53页 |
4.5 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承载特性分析 | 第53-67页 |
4.5.1 固结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 第53-59页 |
4.5.2 换填厚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 第59-62页 |
4.5.3 抛石基床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 第62-64页 |
4.5.4 上部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 第64-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超固结比对地基承载力影响分析 | 第68-76页 |
5.1 概述 | 第68页 |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8页 |
5.3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68-69页 |
5.3.1 失稳判别准则 | 第68页 |
5.3.2 分析思路 | 第68-69页 |
5.4 地基承载力特性分析 | 第69-75页 |
5.4.1 超固结土承载特性分析 | 第69-73页 |
5.4.2 欠固结土地基承载特性 | 第73-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