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我国地理标志权法律保护制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地理标志权及其关联性要素第11-18页
    1.1 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权的界定第11-12页
    1.2 地理标志权的核心要素第12-14页
        1.2.1 主观性要素与客观性要素第12页
        1.2.2 主观性要素与客观性要素区别第12-14页
            1.2.2.1 地理标志权法律保护模式的不同第13页
            1.2.2.2 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适用范围和特性要素方面的不同第13-14页
    1.3 地理标志权的归属——地理标志权的性质之争第14-16页
    1.4 地理标志权的法律特征第16-18页
        1.4.1 地域性第16页
        1.4.2 集体性第16页
        1.4.3 无限性第16-17页
        1.4.4 处分限制性第17-18页
第二章 地理标志权的法律保护范围第18-26页
    2.1 地理标志的类型化尝试第18页
    2.2 地理标志权的范围界定第18-26页
        2.2.1.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的冲突第19-21页
            2.2.1.1 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的区别第20-21页
            2.2.1.2 地理标志权和商标权冲突的类型第21页
        2.2.2 商标权和地理标志权冲突解决应当遵循的原则第21-23页
            2.2.2.1 在先原则第22页
            2.2.2.2 作用在谁,权利在谁原则第22-23页
        2.2.3 地理标志权保护的例外——通用名称第23-26页
第三章 比较法视域下地理标志权法律保护模式第26-32页
    3.1 以法国为代表的地理标志权保护模式第26-29页
        3.1.1 terroir理念第26页
        3.1.2 法国的原产地名称制度第26-28页
        3.1.3 法国葡萄酒的地理标志第28-29页
    3.2 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理标志权保护模式第29-32页
        3.2.1 美国联邦商标法对地理标志权的保护第29-30页
        3.2.2 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对地理标志权的保护第30-31页
        3.2.3 联邦行政规章对地理标志权的保护第31-32页
第四章 我国地理标志权法律保护问题及对策第32-40页
    4.1 我国地理标志权的保护现状第32页
    4.2 我国地理标志权的法律保护模式第32-35页
        4.2.1 我国采用的混合式地理标志权的法律保护模式第32-33页
        4.2.2 混合模式下地理标志权法律保护体系中的问题第33-35页
            4.2.2.1 地理标志法律术语不统一第33页
            4.2.2.2 地理标志立法权限不明确第33-34页
            4.2.2.3 地理标志权保护职能部门不明确第34页
            4.2.3.4 行业协会在地理标志权的保护中作用不明显第34-35页
            4.2.2.5 地名地理标志保护不当第35页
    4.3 我国地理标志权法律保护体系的重构第35-40页
        4.3.1《商标法》和《地理标志保护法》并存的法律保护模式第35-36页
        4.3.2《地理标志保护法》的构想第36-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所发表的论文第44-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缴制下公司股东出资责任研究
下一篇: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