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人工湿地氮污染物去除影响因素研究 | 第13-16页 |
1.2.2 人工湿地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4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2章 凤凰河人工湿地工程背景分析 | 第20-26页 |
2.1 凤凰河二沟人工湿地工程概况 | 第20-22页 |
2.1.1 工程特点 | 第20-21页 |
2.1.2 工程合理性 | 第21页 |
2.1.3 工程性质 | 第21-22页 |
2.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 第22-25页 |
2.2.1 人工湿地类型与特点 | 第22-24页 |
2.2.2 人工湿地去污原理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凤凰河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8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3.1.1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3.1.2 实验监测项目与方法 | 第26-27页 |
3.2 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 | 第27-33页 |
3.2.1 COD的去除效果 | 第27-29页 |
3.2.2 TN的去除效果 | 第29-31页 |
3.2.3 氨氮、硝态氮的去除效果 | 第31-33页 |
3.3 凤凰河人工湿地脱氮规律及影响分析 | 第33-37页 |
3.3.1 温度对氮污染物去除影响 | 第33-34页 |
3.3.2 进水浓度对总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3 氮污染指标沿程变化 | 第35-36页 |
3.3.4 不同植湿地类型对氮污染物去除效率影响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人工湿地氮去除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38-51页 |
4.1 生态动力学模型 | 第38-44页 |
4.1.1 氮去除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4.1.2 氮去除动力学模型参数求解 | 第42-44页 |
4.2 氮去除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44-46页 |
4.3 生态动力学模型模拟效果对比分析 | 第46-50页 |
4.3.1 不同生态动力学模型之间模拟结果对比 | 第46-47页 |
4.3.2 生态动力学模型与一级动力学拟合结果对比 | 第47-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