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H方法的滑坡涌浪及其对重力坝冲击作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1-13页 |
1.2.1 滑坡涌浪及其对建筑物作用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基于SPH方法的有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概述 | 第13-14页 |
2 SPH方法 | 第14-25页 |
2.1 SPH基本方程 | 第14-16页 |
2.2 流体动力学中的SPH方法 | 第16-17页 |
2.2.1 密度粒子近似法 | 第16页 |
2.2.2 动量方程粒子近似法 | 第16-17页 |
2.3 SPH的数值算法 | 第17-25页 |
2.3.1 人工压缩率 | 第17页 |
2.3.2 人工粘度 | 第17-18页 |
2.3.3 可变光滑长度 | 第18页 |
2.3.4 边界处理 | 第18-20页 |
2.3.5 粒子搜索 | 第20-22页 |
2.3.6 时间积分 | 第22页 |
2.3.7 SPH计算过程 | 第22-23页 |
2.3.8 初始设置 | 第23-24页 |
2.3.9 SPH-FEM接触算法 | 第24-25页 |
3 基于SPH方法的滑坡涌浪研究 | 第25-33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数值模型 | 第25-26页 |
3.3 涌浪过程 | 第26-32页 |
3.3.1 涌浪的产生和传播 | 第26-28页 |
3.3.2 滑块下落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 | 第28页 |
3.3.3 滑块附近水体的速度场 | 第28-30页 |
3.3.4 波幅与自由面波形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涌浪中各因素影响分析 | 第33-55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粒子间距对涌浪模拟的影响 | 第33-40页 |
4.2.1 SPH粒子间距1m | 第34-35页 |
4.2.2 SPH粒子间距2m | 第35-36页 |
4.2.3 SPH粒子间距5m | 第36-37页 |
4.2.4 本节小结 | 第37-40页 |
4.3 滑块初始下落速度对涌浪的影响 | 第40-45页 |
4.3.1 滑块初始下落速度0m/s | 第40-41页 |
4.3.2 滑块初始下落速度10m/s | 第41-43页 |
4.3.3 滑块初始下落速度20m/s | 第43-44页 |
4.3.4 本节小结 | 第44-45页 |
4.4 滑块宽度对涌浪的影响 | 第45-52页 |
4.4.1 滑块宽度40m | 第46-47页 |
4.4.2 滑块宽度30m | 第47-48页 |
4.4.3 本节小结 | 第48-52页 |
4.5 水深对涌浪的影响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涌浪对挡水重力坝的影响 | 第55-67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低水位下涌浪对重力坝的影响 | 第55-61页 |
5.2.1 数值模型 | 第55-56页 |
5.2.2 SPH-有限元耦合模型的验证 | 第56-57页 |
5.2.3 涌浪模拟 | 第57-59页 |
5.2.4 对位移的影响 | 第59页 |
5.2.5 对拉应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6 对坝面压强的影响 | 第60-61页 |
5.2.7 压缩波传播 | 第61页 |
5.2.8 本节小结 | 第61页 |
5.3 高水位下涌浪对重力坝的影响 | 第61-65页 |
5.3.1 数值模型 | 第61-62页 |
5.3.2 涌浪过程 | 第62-64页 |
5.3.3 对位移的影响 | 第64页 |
5.3.4 对拉应力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5 本节小结 | 第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