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宏二次入阁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1-14页 |
三、研究时段界定 | 第14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五、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费宏的早年经历与初入内阁的表现 | 第16-30页 |
第一节 费宏早年的教育与仕宦经历 | 第16-20页 |
一、费宏早年的教育经历 | 第17-19页 |
二、弘治时期的仕宦经历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费宏初入正德内阁的表现 | 第20-30页 |
一、理性处理刘瑾“变乱之法” | 第21-22页 |
二、公正处理鲁王府袭爵事件 | 第22-23页 |
三、竭力反对宁王宸濠谋复护卫 | 第23-30页 |
第二章 费宏二次入阁“委曲调护”的表现与缘由 | 第30-61页 |
第一节 费宏二次入阁的表现 | 第30-42页 |
一、费宏受诏进入嘉靖内阁 | 第31-34页 |
二、“不能强谏,亦不附离”的议礼之态 | 第34-38页 |
三、“委曲将顺,乃克有济”的事君之道 | 第38-42页 |
第二节 费宏“委曲将顺”的思想因素 | 第42-46页 |
一、程朱理学的思想熏陶 | 第43-44页 |
二、谨慎执着的精神追求 | 第44-45页 |
三、民为邦本的儒学思想 | 第45-46页 |
第三节 费宏“委曲调护”的政治因素 | 第46-61页 |
一、阁权对皇权的依附 | 第46-49页 |
二、正德时期为官经验的警戒 | 第49-52页 |
三、嘉靖时期政治风向的引导 | 第52-61页 |
第三章 费宏二次入阁“委曲调护”的实效 | 第61-103页 |
第一节 费宏“委曲调护”措施的实施 | 第61-72页 |
一、理性谏言,针砭时弊 | 第61-68页 |
二、曲庇“护礼”得罪臣僚 | 第68-72页 |
第二节 议礼新贵与费宏相互攻劾 | 第72-80页 |
一、明世宗与费宏政治理念相异 | 第72-75页 |
二、议礼新贵与费宏矛盾的凸显 | 第75-80页 |
第三节 议礼新贵与费宏矛盾的激化 | 第80-94页 |
一、陈洸案中议礼新贵与费宏的对抗 | 第80-88页 |
二、陈九川盗玉案中张璁与费宏的抗衡 | 第88-92页 |
三、议礼诸臣与费宏的矛盾升级 | 第92-94页 |
第四节“封疆之狱”中费宏致仕去位 | 第94-103页 |
一、张璁与费宏矛盾深化对政局的影响 | 第94-96页 |
二、“封疆之狱”中费宏致仕去位 | 第96-103页 |
结语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