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第一章 SAL体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6-21页 |
一、仪器与试剂 | 第16-17页 |
(一)仪器 | 第16页 |
(二)材料与试剂 | 第16-17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17-20页 |
(一)SAL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7-18页 |
(二)SAL含量测定方法的结果 | 第18-20页 |
三、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SAL和PEG-ceramide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21-29页 |
一、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一)仪器 | 第21页 |
(二)试剂 | 第21-22页 |
(三)细胞 | 第22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2-28页 |
(一)肝癌Hep G2细胞及HepG2微球体的培养 | 第22-24页 |
(二)细胞毒性及结果 | 第24-26页 |
(三)协同比例的确定及结果 | 第26-28页 |
三、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纳米胶束的制备及表征 | 第29-35页 |
一、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一)仪器 | 第29页 |
(二)试剂 | 第29-30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0-34页 |
(一)纳米胶束的制备 | 第30页 |
(二)纳米胶束的处方优化 | 第30-31页 |
(三)纳米胶束的表征 | 第31-34页 |
三、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体外抗肝癌细胞和肝癌干细胞的活性研究 | 第35-47页 |
一、仪器与材料 | 第35-36页 |
(一)仪器 | 第35页 |
(二)材料 | 第35-36页 |
(三)细胞 | 第36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6-46页 |
(一)细胞毒性实验 | 第36-39页 |
(二)细胞凋亡实验 | 第39-42页 |
(三)克隆形成实验 | 第42-44页 |
(四)微球体形成率实验 | 第44页 |
(五)细胞摄取实验 | 第44-46页 |
三、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纳米胶束的体内抗肝癌活性研究 | 第47-63页 |
一、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一)仪器 | 第47页 |
(二)材料 | 第47-48页 |
(三)动物 | 第48页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8-61页 |
(一)胶束体内安全性评价 | 第48-51页 |
(二)胶束体内靶向性评价 | 第51-54页 |
(四)胶束体内药代动力学 | 第54-58页 |
(五)胶束体内药效学研究 | 第58-61页 |
三、小结 | 第61-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肿瘤治疗新策略:联合药物疗法同时杀伤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综述) | 第7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