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

ANK1基因在弓形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1.文献综述第12-21页
    1.1 弓形虫综述第12-14页
        1.1.1 弓形虫与弓形虫病第12页
        1.1.2 弓形虫生活史第12-13页
        1.1.3 弓形虫病治疗与疫苗第13-14页
    1.2 弓形虫缓殖子分化发育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1 弓形虫缓殖子形成第14-15页
        1.2.2 宿主细胞对弓形虫缓殖子发育的影响第15页
        1.2.3 弓形虫自身调控机制对缓殖子分化发育的影响第15-18页
    1.3 三十四肽重复结构域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CRISPR/CAS9系统研究进展第19-21页
2.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3.材料与方法第22-36页
    3.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3.1.1 实验动物第22页
        3.1.2 实验菌株、虫株与细胞第22页
        3.1.3 载体与质粒第22页
        3.1.4 引物第22-23页
    3.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3-25页
        3.2.1 主要仪器第23页
        3.2.2 主要试剂盒第23页
        3.2.3 主要试剂第23-24页
        3.2.4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24-25页
    3.3 实验方法第25-36页
        3.3.1 弓形虫的体外培养第25页
        3.3.2 弓形虫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5-26页
        3.3.3 弓形虫RNA的提取第26页
        3.3.4 弓形虫cDNA的制备第26-27页
        3.3.5 基因敲除相关质粒的构建第27-29页
        3.3.6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第29页
        3.3.7 His融合蛋白的镍柱纯化第29-30页
        3.3.8 纯化蛋白的透析与保存第30页
        3.3.9 BCA法蛋白质浓度测定第30-31页
        3.3.10 ANK1敲除株的构建及鉴定第31-33页
        3.3.11 空斑实验第33页
        3.3.12 复制实验第33页
        3.3.13 弓形虫虫株毒力实验第33-34页
        3.3.14 弓形虫脑包囊计数第34页
        3.3.15 敲除株对小鼠保护力实验第34页
        3.3.16 体外诱导弓形虫缓殖子形成第34-35页
        3.3.17 RNA-seq检测敲除株与野生株基因表达差异第35-36页
4.结果与分析第36-55页
    4.1 弓形虫ANK1蛋白N-端及全长原核表达、蛋白纯化第36-41页
        4.1.1 ANK1基因N-端及全长片段扩增第36页
        4.1.2 ANK1基因N-端及全长表达质粒构建第36-37页
        4.1.3 ANK1蛋白N-端及全长原核表达第37-39页
        4.1.4 ANK1蛋白全长表达条件的优化第39页
        4.1.5 ANK1蛋白N-端及全长蛋白纯化第39-41页
    4.2 ANK1敲除质粒的构建第41-45页
        4.2.1.pANK1-DHFR质粒的构建第41-43页
        4.2.2 ANK1敲除株的构建第43-44页
        4.2.3 ANK1敲除株鉴定第44-45页
    4.3 ANK1敲除株表型研究第45-50页
        4.3.1 空斑实验第45页
        4.3.2 复制实验第45-46页
        4.3.3 毒力实验第46-47页
        4.3.4 小鼠脑包囊形成实验第47-48页
        4.3.5 不同剂量敲除株对小鼠毒力第48-49页
        4.3.6 小鼠保护力实验第49-50页
    4.4 RNA-seq检测ANK1敲除株与野生株基因表达差异第50-55页
        4.4.1 野生株和敲除株速殖子与缓殖子RNA样本的制备第50-51页
        4.4.2 RNA-seq检测敲除株与野生株基因表达量差异第51-55页
5.讨论第55-59页
    5.1 弓形虫ANK1蛋白N-端及全长的原核表达第55页
    5.2 弓形虫ANK1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及表型研究第55-57页
    5.3 RNA-seq检测敲除株与野生株基因差异性表达第57-59页
6.结论第59页
7.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犊牦牛硫酸庆大霉素口服凝胶止泻剂的研制
下一篇:硼对雏鸵鸟肾抗氧化能力及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