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锡熊论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本文构想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家学传承 | 第14-38页 |
第一节 浦东陆氏世泽长 | 第14-27页 |
一、簪缨罔替,雅道相传 | 第14-22页 |
二、名门毓秀,画荻丸熊 | 第22-27页 |
第二节 儒衿子孙常接武 | 第27-38页 |
一、人品端纯:雅调清到骨 | 第27-33页 |
二、学识淹博:博洽实通儒 | 第33-38页 |
第二章 文学创作 | 第38-61页 |
第一节 诗歌创作 | 第38-50页 |
一、诗人之诗:工而不秾,婉而能切 | 第39-46页 |
二、学人之诗:古拙朴淡,恢弘奥博 | 第46-50页 |
第二节 文章创作 | 第50-61页 |
一、古文:学术该博,议论精萃 | 第51-57页 |
二、骈文:辞藻丰赡,气势宏伟 | 第57-61页 |
第三章 学术研究 | 第61-78页 |
第一节 四库功臣 | 第61-71页 |
一、参与四库开馆 | 第61-65页 |
二、总纂《四库全书》 | 第65-68页 |
三、复校文溯阁全书 | 第68-71页 |
第二节 史学名家 | 第71-78页 |
一、古籍考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 第71-74页 |
二、方志编纂:秉笔直书,述而不作 | 第74-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