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延迟焦化的建模综述 | 第10-14页 |
·石化过程建模方法与原理 | 第10-11页 |
·延迟焦化总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11-13页 |
·分馏塔建模综述 | 第13-14页 |
·加热炉支路平衡控制综述 | 第14-16页 |
·加热炉控制目标 | 第14-15页 |
·加热炉支路平衡控制综述 | 第15-16页 |
·课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6-17页 |
·课题的研究对象 | 第16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7页 |
·论文的各章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延迟焦化装置工艺 | 第18-22页 |
·延迟焦化装置工艺 | 第18-20页 |
·反应机理 | 第18页 |
·延迟焦化装置工艺流程 | 第18-19页 |
·影响延迟焦化生产的因素 | 第19-20页 |
·流程模拟软件 HYSYS | 第20-21页 |
·HYSYS的开发与发展 | 第20页 |
·HYSYS的特点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延迟焦化机理模型分析与建立 | 第22-27页 |
·延迟焦化反应部分模型的发展 | 第22-23页 |
·延迟焦化六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固定相区域和移动相区域的引入 | 第23页 |
·集总的划分 | 第23-24页 |
·反应动力学参数k的关联方法 | 第24页 |
·延迟焦化反应部分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模型假设 | 第24-25页 |
·反应部分模型建立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基于HYSYS延迟焦化模型及其模拟 | 第27-40页 |
·焦炭塔反应静态模型建立 | 第27-29页 |
·焦炭塔进料组分及反应产物组分划分与定义 | 第27页 |
·动力学反应类型的选择 | 第27-28页 |
·原料油中反应物流的参数 | 第28页 |
·焦炭塔的构造 | 第28-29页 |
·基于HYSYS的焦炭塔静态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静态模拟的启动 | 第29-30页 |
·加热炉出口温度对产品分布的影响 | 第30-32页 |
·焦炭塔塔顶压力对产品分布的影响 | 第32-33页 |
·焦炭塔反应部分动态模型建立 | 第33-36页 |
·设置装置阀门 | 第33-34页 |
·控制器的定义与设置 | 第34-36页 |
·基于HYSYS的DCU动态模型模 | 第36页 |
·基于HYSYS的焦炭塔动态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动态模拟的启动 | 第36页 |
·加热炉出口温度变化模拟 | 第36-37页 |
·焦炭塔操作压力变化模拟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基于MATLAB和HYSYS加热炉支路平衡控制研究 | 第40-49页 |
·基于MATLAB的加热炉支路平衡差动式温度控制方案 | 第40-43页 |
·加热炉两路支管出口温度平衡控制 | 第40-41页 |
·加热炉四路支管出口温度平衡控制 | 第41-42页 |
·四支路加热炉支路平衡差动式温度控制MATLAB仿真 | 第42-43页 |
·基于HYSYS的加热炉支路平衡差动式控制 | 第43-46页 |
·加热炉支路平衡HYSYS模型 | 第43-44页 |
·基于HYSYS的加热炉支路平衡控制仿真 | 第44-45页 |
·控制效果分析 | 第45-46页 |
·基于HYSYS的总出口温度比较的差动法支路平衡控制 | 第46-48页 |
·基于总出口温度比较的差动法原理分析 | 第46页 |
·基于HYSYS的支路平衡仿真实验 | 第46-47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