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储层夹层定量表征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2-14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页 |
·地层特征 | 第12-13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3-14页 |
·流体特征 | 第14页 |
·开发状况 | 第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5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油藏基础地质特征 | 第17-35页 |
·地层对比与划分 | 第17-20页 |
·标准层和标志层 | 第17-18页 |
·地层等时对比模式 | 第18-20页 |
·地层精细对比与划分结果 | 第20页 |
·构造特征及分析 | 第20-27页 |
·构造特征 | 第20-25页 |
·微构造特征 | 第25-27页 |
·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特征 | 第27-35页 |
·沉积背景 | 第27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27-30页 |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30-32页 |
·沉积相空间展布与演化特征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夹层的类型及特征 | 第35-44页 |
·取心井夹层描述 | 第35-40页 |
·1-1j53 井夹层特征描述 | 第35-36页 |
·1-1j91 井夹层特征描述 | 第36-37页 |
·1-2-121 井夹层特征描述 | 第37-38页 |
·1-2j157 井夹层特征描述 | 第38-39页 |
·1-4j17 井夹层特征描述 | 第39-40页 |
·夹层特征 | 第40-41页 |
·夹层的成因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夹层的定量识别 | 第44-50页 |
·研究思路 | 第44页 |
·夹层定量识别的基本原理 | 第44-47页 |
·夹层识别模式建立 | 第47-50页 |
·研究区岩性-电性关系模型建立 | 第47-48页 |
·物性标准的建立 | 第48页 |
·单井夹层识别模式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夹层的分布规律 | 第50-61页 |
·夹层的井间预测 | 第50-51页 |
·夹层分布特征 | 第51-59页 |
·夹层纵向分布特征 | 第51-55页 |
·夹层平面分布 | 第55-59页 |
·夹层的分布模式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夹层对剩余油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61-65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